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武俠仙俠 天龍八部 第12章 從此醉

《天龍八部》第12章 從此醉

只聽得環佩叮咚,快船中一對對的走出許多青子,都是婢打扮,手中各執長劍,霎時間白刃如霜,劍映照花氣,一直出來了九對子。十八個子排兩列,執劍腰間,斜向上指,一齊站定后,船中走出一個子。

段譽一見那子的形貌,忍不住“啊”的一聲驚噫,張口結舌,便如在夢境,原來這穿鵝黃綢衫,服裝飾,竟似極了大理無量山山中的玉像。不過這子是個中年婦,四十歲不到年紀,中玉像卻是個十歲的。段譽一驚之下,再看那婦的相貌時,見比之中玉像,眉目口鼻均無這等艷無倫,年紀固然不同,臉上也頗有風霜歲月的痕跡,但依稀有五六分相似。阿朱和阿碧見他向王夫人目不轉睛的呆看,實在無禮之極,心中都連珠價的苦,連打手勢,他別看,可是段譽一雙眼睛就盯住在王夫人臉上。

子向他斜睨一眼,冷冷的道:“此人如此無禮,待會先斬去他雙足,再挖了眼睛,割了舌頭。”一個婢應道:“是!”

段譽心中一沉:“真的將我殺了,那也不過如此。但要斬了我雙足,挖了眼睛,割了舌頭,弄得死不死、活不活的,這罪可得大了。”他直到此時,心中才真有恐懼之意,回頭向阿朱、阿碧了一眼,只見二人臉如死灰,呆若木

王夫人上了岸后,艙中又走出兩個青,手中各持一條鐵煉,從艙中拖出兩個男人來。兩人都是雙手給反綁了,垂頭喪氣。一人面目清秀,似是富貴子弟,另一個段譽竟然認得,是無量劍派中一名弟子,記得他名字作唐雄。段譽大奇:“此人本來在大理啊,怎地給王夫人擒到了江南來?”

Advertisement

只聽王夫人向唐雄道:“你明明是大理人,怎地抵賴不認?”唐雄道:“我是云南人,我家鄉在大宋境,不屬大理國。”王夫人道:“你家鄉距大理國多遠?”唐雄道:“四百多里。”王夫人道:“不到五百里,也就算是大理國人。去活埋在曼陀花下,當作料。”唐雄大:“我到底犯了什麼事?你給說個明白,否則我死不瞑目。”王夫人冷笑道:“只要是大理國人,或者是姓段的,撞到了我便得活埋。你到蘇州來干什麼?既然來到蘇州,怎地還是滿大理口音,在酒樓上大聲嚷嚷的?你雖非大理國人,但與大理國鄰近,那就一般辦理。”

段譽心道:“啊哈,你明明沖著我來啦。我也不用你問,直截了當的自己承認便是。”大聲道:“我是大理國人,又是姓段的,你要活埋,乘早手。”王夫人冷冷的道:“你早就報過名了,自稱作段譽,哼,大理段家的人,可沒這麼容易便死。”

手一揮,一名婢拉了唐雄便走。唐雄不知是被點了道,還是了重傷,竟無半點抗之力,只是大:“天下沒這個規矩,大理國幾百萬人,你殺得完麼?”但見他被拉了花林之中,漸行漸遠,呼聲漸輕。

王夫人略略側頭,向那面目清秀的男子說道:“你怎麼說?”那男子突然雙膝一曲,跪倒在地,哀求道:“家父在京中為,膝下唯有我一個獨子,但求夫人饒命。夫人有什麼吩咐,家父定必允可。”王夫人冷冷的道:“你父親是朝中大,我不知道麼?饒你命,那也不難,你今日回去即刻將家中的結發妻子殺了,明天娶了你外面私下結識的苗姑娘,須得三書六禮,一應俱全。?”那公子道:“這個……要殺我妻子,實在下不了手。明正娶苗姑娘,家父家母也決計不能答允。這不是我……”王夫人道:“將他帶去活埋了!”那牽著他的婢應道:“是!”拖了鐵煉便走。那公子嚇得渾,說道:“我……我答允就是。”王夫人道:“小翠,你押送他回蘇州城里,親眼瞧著他殺了自己妻子,和苗姑娘拜堂親,這才回來。”小翠應道:“是!”拉著那公子,走向岸邊泊著的一艘小船。

Advertisement

那公子求道:“夫人開恩。拙荊和你無怨無仇,你又不識得苗姑娘,何必如此幫我殺妻另娶?我……我又素來不認得你,從來……從來不敢得罪了你。”王夫人道:“你已有了妻子,就不該再去糾纏別的閨,既然花言巧語的將人家騙上了,那就非得娶為妻不可。這種事我不聽見便罷,只要給我知道了,當然這麼辦理。你這事又不是第一樁,抱怨什麼?小翠,你說這是第幾樁了?”小翠道:“婢子在常、丹、無錫、嘉興等地,一共辦過七起,還有小蘭、小詩們也辦過一些。”

那公子聽說慣例如此,只一疊聲的苦。小翠扳木槳,劃著小船自行去了。

段譽見這位王夫人行事不近理之極,不由得目瞪口呆,全然傻了,心中所想到的只是“豈有此理”四個字,不知不覺之間,便順口說了出來:“豈有此理,豈有此理!”王夫人哼了一聲,道:“天下更加豈有此理的事兒,還多著呢。”

段譽又是失,又是難過,那日在無量山石中見了神仙姊姊的玉像,心中何等仰慕,眼前這人形貌與玉像著實相似,言行舉止,卻竟如妖魔鬼怪一般。

他低了頭呆呆出神,只見四個婢船艙,捧了四盆花出來。段譽一見,不由得神一振。四盆都是山茶,更是頗為難得的名種。普天下山茶花以大理居首,而鎮南王府中名種不可勝數,更是大理之最。段譽從小就看慣了,暇時聽府中十余名花匠談論講評,山茶的優劣習自是爛,那是不習而知,猶如農家子弟必辨菽麥、漁家子弟必識魚蝦一般。他在曼陀山莊中行走里許,未見真正了不起的佳品,早覺“曼陀山莊”四字未免名不副實,此刻見到這四盆山茶,暗暗點頭,心道:“這才有點兒道理。”

Advertisement

只聽得王夫人道:“小茶,這四盆‘滿月’山茶,得來不易,須得好好照料。”那做小茶的婢應道:“是!”段譽聽這句話太也外行,嘿的一聲冷笑。王夫人又道:“湖中風大,這四盆花在船艙里放了幾天,不見日,快拿到日頭里曬曬,多上些料。”小茶又應道:“是!”段譽再也忍耐不住,放聲大笑。

王夫人聽他笑得古怪,問道:“你笑什麼?”段譽道:“我笑你不懂山茶,偏偏要種山茶。如此佳品竟落在你的手中,當真是焚琴煮鶴,大煞風景之至。可惜,可惜,好生令人心疼。”王夫人怒道:“我不懂山茶,難道你就懂了?”突然心念一:“且慢!他是大理人姓段,說不定倒真懂得山茶花。”但兀自說得:“本莊名曼陀山莊,莊莊外都是曼陀羅花,你瞧長得何等茂盛爛漫?怎說我不懂山茶?”段譽微笑道:“庸脂俗,自然長。這四盆白茶卻是傾城之,你這外行人要是能種得好,我就不姓段。”

王夫人極茶花,不惜重資,到去收購佳種,可是移植到曼陀山莊之后,竟沒一本名貴茶花能欣欣向榮,往往長得一年半載,便即枯萎,要不然便奄奄一息。常自為此煩惱,聽得段譽的話后,不怒反喜,走上兩步,問道:“我這四盆白花有什麼不同?要怎樣才能種好?”段譽道:“你如向我請教,當有請教的禮數,倘若威拷問,你先砍了我的雙腳,再問不遲。”

王夫人怒道:“要斬你雙腳,又有什麼難?小詩,先去將他左足砍了。”那名小詩的婢答應了一聲,劍上前。阿碧急道:“舅太太,勿來事格,你倘若傷仔俚,這人倔強之極,寧死也不肯說了。”王夫人原意本在嚇嚇段譽,左手一舉,小詩當即止步。

Advertisement

段譽笑道:“你砍下我的雙腳,去埋在這四本白茶之旁,當真是上佳的料,這些白茶就越開越大,說不定有海碗大小,哈哈,啊,妙極!妙極!”

王夫人心中本就這樣想,但聽他語氣說的全是反語,一時倒說不出話來,怔了一怔,才道:“你胡吹什麼?我這四本白茶,有什麼名貴之,你且說來聽聽。倘若說得對了,再禮待你不遲。”

段譽道:“王夫人,你說這四本白茶都做‘滿月’,兒就錯了。你連花也不識,怎說得上懂花?其中一本作‘紅妝素裹’,一本作‘抓破人臉’。”王夫人奇道:“‘抓破人臉’?這名字怎地如此古怪?是哪一本?”

段譽道:“你要請教在下,須得有禮才是。”

王夫人倒給他弄得沒有法子,但聽他說這四株茶花居然各有一個特別名字,倒也十分歡喜,微笑道:“好!小詩,吩咐廚房在‘云錦樓’設宴,款待段公子。”小詩答應著去了。

阿碧和阿朱你我,我你,見段譽不但死里逃生,王夫人反而待以上賓之禮,真是喜出外。

先前押著唐雄而去的那名婢回報:“那大理人姓唐的,已埋在‘紅霞樓’前的紅花旁了。”段譽心中一寒。只見王夫人漫不在乎的點點頭,說道:“段公子,請!”段譽道:“冒昧打擾,賢主人勿怪是幸。”王夫人道:“大賢降,曼陀山莊蓬蓽生輝。”兩人客客氣氣的向前走去,全不似片刻之前段譽生死尚自系于一線。

王夫人陪著段譽穿過花林,過石橋,穿小徑,來到一座小樓之前。段譽見小樓檐下一塊匾額,寫著“云錦樓”三個墨綠篆字,樓下前后左右種的都是茶花。但這些茶花在大理都不過是三四流貨,和這致的樓閣亭榭相比,未免不襯。

王夫人卻甚有得意之,說道:“段公子,你大理茶花最多,但和我這里相比,只怕猶有不如。”段譽點頭道:“這種茶花,我們大理人確是不種的。”王夫人笑的道:“是麼?”段譽道:“大理就是尋常鄉下人,也懂得種這些俗品茶花,未免太過不雅。”王夫人臉上變,怒道:“你說什麼?你說我這些茶花都是俗品?你這話未免……欺人太甚。”

段譽道:“夫人既不信,也只好由得你。”指著樓前一株五斑斕的茶花,說道:“這一株,想來你是當作至寶了,嗯,這花旁的玉欄干,乃是真正的和闐玉,很,很。”他嘖嘖稱賞花旁的欄干,于花朵本卻不置一詞,就如品評旁人書法,一味稱贊墨烏黑、紙張名貴一般。

這株茶花有紅有白,有紫有黃,花極是繁富華麗,王夫人向來視作珍品,這時見段譽頗有不屑之意,登時眉頭蹙起,眼中出了殺氣。段譽道:“請問夫人,此花在江南作什麼名字?”王夫人氣忿忿的道:“我們也沒什麼特別名稱,就它五茶花。”段譽微笑道:“我們大理人倒有一個名字,它作‘落第秀才’。”

王夫人“呸”的一聲,道:“這般難聽,多半是你造出來的。這株花富麗堂皇,那里像個落第秀才了?”段譽道:“夫人你倒數一數看,這株花的花朵共有幾種。”王夫人道:“我早數過了,至也有十五六種。”段譽道:“一共是十七種。大理有一種名種茶花,作‘十八學士’,那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花,朵朵不同,紅的就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決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形狀朵朵不同,各有各的妙,開時齊開,謝時齊謝,夫人可曾見過?”王夫人怔怔的聽著,搖頭道:“天下竟有這種茶花!我聽也沒聽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