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烏金墜 第 21 章(就是他?)

《烏金墜》第 21 章(就是他?)

直到這時候,才趁往上首的地屏寶座上瞄了一眼,站的地方恰是皇帝斜對過,看不見全臉,但那側臉的模樣,就已經夠一陣子了。

多年前那個站在墻撒尿的小小子兒,就是他?長遠不見,原來長那麼大了!

白凈依然是記憶中的白凈,甚至拿善常在的腦袋來對比,一個是剝殼荔枝,另一個是沒褪皮的荸薺。至于說話的聲氣兒,比之十年前當然有改變,中氣足了,有帝王威儀了,但溫和還是一如既往的溫和,不知道他雷霆手段的人,還真以為他是早前那個知道害臊的男孩子呢。

就是……說不出的古怪,十年前的記憶,能殘留得那麼鮮明嗎,頤行總覺得昨天見過他似的。可細想之下又不應該,人家是皇帝,自己連六宮的門檻都沒呢,上哪兒見他去。

不過要是把那下半張臉遮擋起來……頤行只顧瞎琢磨。

冷不防上首一道視線向投來,嚇得兒一麻,頓時什麼想頭都不敢有了。

大殿之上視線往來如箭矢,皇帝的一舉一,都逃不過六宮嬪妃敏銳的觀察,即便只是一個眼神。

萬歲爺瞧那位老姑了!眾人心頭“咯噔”一聲,各自都有各自的考量。

裕貴妃這時候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笑著說:“大伙兒等了主子爺這半晌,太后也不曾正經進東西呢,依著奴才瞧,壽宴這就開了吧,主子先解解乏,再瞧瞧眾位妹妹給您預備的賀壽禮。”

皇帝是個秀的人,大庭廣眾下絕不落人半點口實,視線短暫停留片刻,立即從老姑上挪開了。也沒什麼話,只是微微頷首,裕貴妃便示意總管太監,可以上熱菜了。

Advertisement

劉全運站在大殿一角,揚起兩條胳膊雙手擊掌,殿外源源不絕的各皿運送了進來。

宮里位分和等級是看得極重的,皇帝和太后的桌子在上首,兩掖是貴妃、三妃,依次往下類推。頤行伺候的這桌是和妃帶著永貴人,永貴人是嬪妃里年紀最小的,看樣子才十四五歲景吧。孩子這個年紀上頭,差一歲都顯得真真的,永貴人還是一副孩子氣兒,對和妃的貓也尤其喜歡,因此即便不在一宮住著,同和妃湊作堆。

和妃呢,實在不喜歡帶著個孩子,但瞧永貴人年輕好,且今天的宴會上尚有可用之,便熱絡地將留在了一張膳桌上。

頤行給們排膳時,永貴人還把貓攏在上,小聲說:“和妃娘娘,我給窩窩做了兩件坎肩,打了個項圈,明兒讓人給您送過去。”

一個惦記給貓做裳打絡子的孩子,究竟是怎麼晉位的?這皇帝實則不是個人啊,讓頤行好一陣唾棄。

和妃潦草地應了,“虧你還記掛著一只貓。”

永貴人討好地說:“我就喜歡貓。等將來窩窩下了小崽兒,送我一只嗎?”

和妃無無緒地把目調向了皇帝的方向,“窩窩是只公貓,不會下崽兒。”

那廂裕貴妃已經忙不迭向皇帝敬獻賀壽禮了,獻的是群仙祝嘏緙掛屏,展開了請皇帝過目,笑道:“這對屏風上頭繡像,是奴才的繡活兒,自上年萬壽節起第一針,到今兒正好繡完。其上九十九位仙人,用了九十九線,祝愿我主江山萬年,丹宸永固。”

裕貴妃在這種事上,一向最喜歡花小心思。這宮里頭錦玉食還缺什麼,缺的正是一片赤膽忠誠。能到今兒,終是會討巧,其實不三妃,連帶著下頭的嬪位也不認同們說貴妃擅鉆營,慣會討好主子,即便是無奈屈居于之下,眼里照樣不待見

Advertisement

裕貴妃這回又搶在頭一個獻禮,鬧得后面的人多缺點新意,像怡妃的利益釋迦牟尼像,恭妃的金長方松樹盆景,還有和妃的竹壽星翁等,都淪為了敷衍了事的點綴,反正這回的頭籌又裕貴妃拔得了,眾人暗里不免牙

和妃不哼不哈的,把主意打到了邊上布菜的人上。

皇上不是讓裕貴妃關照尚家老姑嗎,這大庭廣眾下要是出了差池,是老姑的不是,還是裕貴妃看顧不力呀?

和妃盯住了永貴人上的貓。

這貓自小就在景仁宮養著,最知道它的機簧在哪里。窩窩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怕手上的指甲套,只要見過去,必定踩了尾似的炸起

和妃心里有了算,臉上笑得和,眼梢留意著老姑,見熱菜上得穩,倒也很佩服這程子所的調理――

一個金窩里養出來的兒,如今竟能有模有樣當差了。

只是這點子改觀,不足以支撐和妃改變主意,瞧準了搬來一品拌蝦腰,便悄悄去永貴人藏在桌下的貓。這下子貓了驚,直蹦起來,加上永貴人慌忙的一拋手,那貓跳到桌上沖撞過去,只聽噼里啪啦一通響,菜打翻了,和妃一聲尖下,上遭菜潑灑,從肩頭澆下去,淋漓掛了滿

一時間眾人都傻了眼,頤行腦子里發懵,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心道完了,老天爺和過不去,打定主意要收拾了。

永貴人也惶惶然,聽見太后厲聲呵斥哪里來的貓,一下子就唬得哭起來,囁嚅得語不調,”奴才……奴才……“

懋嬪見了牽一笑,著不高不矮的聲調說:“這不正是和妃娘娘宮里的貓嗎。”

Advertisement

看看,兔兒爺崴了泥了,這畜牲連主子都撓。

和妃弄得一狼狽,里委屈起來,“我原說這樣的大宴,不能帶貓的,可永貴人非不聽。瞧瞧,澆了我一,要不是忌諱今天是好日子,我可要鬧上一鬧了。”

皇帝的壽宴,就這麼被攪了局,太后自是氣不打一來,恨道:“尚儀局是怎麼調理的人,燙死也不能丟手的規矩,竟是從來沒學過!”

牽扯一廣,吳尚儀慌忙出來跪下磕頭,一疊聲說:“是奴才管教不力,奴才死罪、奴才死罪……”

裕貴妃走過去查看,見頤行伏地叩首,袖口上有氤氳出來,蹙眉道:“這貓兒真真不通人得很,日日給它飯吃,撒起野來六親不認。”指桑罵槐全在這機鋒里了。

和妃是沒想到,原本只想給裕貴妃難堪,誰知最后竟坑了自己,自然惱火。

因為皇帝在場的緣故,不能直剌剌針對頤行,便向吳尚儀呵斥:“你是吃干飯的,尚儀局里沒人了,派出個這麼不穩當的。大喜的日子里見了,我看你怎麼和貴妃娘娘代!”把球一踢,又踢回貴妃跟前了。

人們作法,無外乎這樣,嗡嗡鬧得腦仁兒疼。

皇帝將視線調向了跪地的老姑跪在膳桌和膳桌之間的夾角,那片空地上正能看見手背上的傷。皇帝角微微一捺,轉頭對裕貴妃道:“貓狗養著助興還猶可,傷人的不能留,明兒都置了吧。朕乏了,后頭的事貴妃料理。”說完便不再逗留,起往殿外去了。

這場湯灑貓鬧的事兒,到最后也分辨不出是打哪兒起的頭了,貓跑了,一時抓不著,人卻在跟前等著發落。

太后因皇帝下令讓裕貴妃料理,不好說什麼,皇帝已經趁機離了席,太后便扔了話給貴妃,“萬壽節過這樣,還見了,歷年都沒有過的,我瞧著實在不統。”

Advertisement

貴妃忙道是,訕訕說:“是奴才的疏忽,請太后恕罪。奴才一定好好置這事兒,太后就瞧著我的吧。”

太后面不豫,又瞥了跪地的人一眼,方才率眾回慈寧宮了。

殿里一時雀無聲,只聽見永貴人綿長的啜泣,裕貴妃心里也煩躁,回道:“可別哭了,進宮也有時候了,怎麼連規矩都沒學好。今天是什麼日子,還由得你哭?”

永貴人經一喝,立時收住了聲兒。

和妃拿住了把柄,想貴妃置頤行,一副留下看好戲的姿態。

貴妃乜了一眼,笑道:“妹妹上都澆了,還是回去更吧。這菜雖涼,味兒還是咸的,菜子捂在上,你不嫌J得慌麼?”

和妃被刀子捅了一下,終是沒法子,也拂袖回景仁宮去了。

接下來一眾嬪妃都散了,只剩下貴妃和邊幾個近的大宮,到這時貴妃方命人攙頤行起,對吳尚儀道:“你也起來吧。”轉頭又安頤行,“姑娘驚了,這是深宮之中家常便飯,今兒見識過了,往后就不怵了。”

頤行沒想到貴妃這樣和,倒有些丈二金剛不著頭腦。手背上貓抓傷的地方疼得厲害,只好一手捂著,向貴妃蹲了個安道:“貴妃娘娘,是奴才不,弄砸了萬壽節大宴,您罵奴才吧,打奴才吧,就是罰奴才出宮,奴才也認了。”

結果裕貴妃并不接的話,反倒查看了的手,吩咐吳尚儀說:“這兩天別姑娘沾水,沒的天兒熱,泡壞了傷口,回頭留疤。”見頤行一副納罕的樣子,復又笑道,“你不知道,早前你家娘娘在時,我和親姊妹似的,后來遭了這個磨難,我在宮里也落了單。先頭你應選,我本想拉扯你一把,可宮里人多眼雜,我但凡有點子作,都要們背后說。如今我掌管六宮事,做人也難得很,這回吳尚儀說要調遣你往前頭當差,我是默許的,沒想到和妃毒,鬧了這麼一出,是想敲打你,更是想讓我難堪。”

頤行聽裕貴妃說完,心里半信半疑,但又想不明白,落難的姑還不如糊家雀兒呢,貴妃有什麼道理來攀這份

貴妃并不因的遲疑不悅,話又說回來,“今兒一干人都等著瞧我怎麼置你,我本打算這趟大宴過后調你去永和宮當差的,如今看來這事兒得拖一拖了。你且跟著吳尚儀回去,尚儀局要罰你,樣子總得做做的,姑娘先點兒委屈,等這風頭過了,咱們再想轍,啊?”

這聲“啊”心到骨子里,頤行自打進宮,就沒見過這麼和善的嬪妃。雖說宮里頭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但今兒起碼能逃過一劫也是造化,所以管裕貴妃心里在盤算什麼呢。

于是頤行福下去,聲說:“謝貴妃娘娘恩典,原像我們家這樣境遇的,進了宮遭人白眼也是應當的。”

貴妃卻說不是,“哪家能保得萬年不衰?都是做嬪妃的,誰也不知道娘家明兒是愈發榮寵,還是說倒就倒了。為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想來我這種念頭和那些主兒們不一樣,所以們背后也不拿我這貴妃當回事兒。”

說多了全是牢,貴妃這樣溫婉嫻靜的人,終歸不能弄得怨婦一樣。話到這里就差不多了,貴妃復又安了頤行兩句,由宮們簇擁著,回的永壽宮去了。

大宴散后的正大明殿凌得很,吳尚儀站在地心悵然四顧,待正了正臉,才揚聲吩咐外面人進來打掃。

頤行要手,吳尚儀沒讓,“貴妃娘娘先頭說了,不水,收攤的事兒讓們辦吧。”

上雖這麼說,慍怒之攏在眉間,頤行覷了覷,心里頭直發虛,期期艾艾道:“尚儀,我是個猴兒頂燈,辦的這些事兒,又讓您糟心了。”

吳尚儀還能說什麼,只顧看著,連嘆了兩口氣。

“今兒是你運勢高,又逢著萬壽節不宜打殺,讓你逃過了一劫,要是換了平常,你想想什麼后果?也怪我,你還不老道,就聽著含珍讓你上前頭伺候,好在你這一桌是和妃和永貴人,要是在皇上跟前造次了,怕是誰也救不了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