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系統 我用學習系統搞科技 第3章 第3章

《我用學習系統搞科技》第3章 第3章

 何君文之前就知道大樹村的家長們很熱,但怎麼都沒想到,他們熱到連打孩子工都能做出來送這個程度。

 一時間又是松了口氣又是哭笑不得:“不用不用,這子就算了。”

 正說著,看見宋爸帶著宋藥來了,還奇怪:“宋藥,怎麼就你一個,你昨天不是說你還有兩個比你大兩歲的哥哥嗎?”

 宋藥:“我哥哥他們是柳葉村的,不來我們村上學。”

 何君文一時間有點沒弄明白:“你哥哥不是你親哥哥嗎?”

 宋藥點頭:“是呀,親哥哥呀!我哥哥他們還是雙胞胎呢!”

 何君文:……這怎麼兄弟還分別是不同村子的。

 旁邊的宋爸見一臉懵,解釋道:“那倆孩子是幺兒他后爸那邊的,雖然不是幺兒他媽親生的,但是也是帶大的,所以也算得上是幺兒親哥。”

 說著,他超級自豪:“我昨晚不就跟你說了嗎?我們大樹村就是因為我家才這麼支持教育工作的,除了因為我家幺兒聰明,就是因為幺兒他媽了。”

 何君文:“……”

 后爸……那就是說宋藥爸媽離婚了?

 但看看宋爸這一臉與有榮焉的模樣,又不是很確定了。

 對離婚有經驗,離婚可不是好事,一般人家都是藏著掖著,甚至還有長輩嫌丟人,如果是小孩的父母離婚,人都會要變自卑點。

 見過父母離婚的小孩,對外都是遮遮掩掩的。

Advertisement

 ……再看看宋爸和宋藥那超級自信驕傲的模樣。

 這也不像啊。

 宋爸還在吹噓,村里都是人,早就讓他吹了一遍了,現在好不容易逮到個生人能讓他炫耀,他高興極了:

 “幺兒他媽可是初中畢業,之前在縣里上班的,我們十里八村過年寫字都是寫,只收個潤筆錢,讀書好,有文化,還特別會持家里,而且還會養孩子,你看我們幺兒這麼聰明,就是隨了了。”

 旁邊的家長們也都一臉贊同的附和:“是啊是啊,幺兒這麼聰明就是隨了媽。”

 “要不說人家是初中畢業呢,生孩子都生的格外的好。”

 “幺兒媽現在還在柳葉村當老師,誒唷,放在以前,宗耀祖啊!”

 伴隨著家長們的話,宋藥和宋爸臉上都是一個模樣的驕傲自豪。

 何君文看看一臉贊嘆艷羨的家長們,再看看臉上寫滿了“我媽就是牛”“我兒子他媽就是牛”表的一大一小。

 他們說的話讓認為宋藥父母離婚了,但他們臉上那歡歡喜喜的表又讓實在覺得不像。

 試探的問:“……宋藥媽媽在柳葉村當老師的話,那不是要住在那了?”

 宋爸一臉理直氣壯:“肯定的呀!都嫁到柳葉村了,就算是不在那當老師,那也要住在那的。”

 何君文:……還真是離婚了。

 十分復雜:“你們這,關系的還好的哈。”

Advertisement

 宋爸:“那當然了,我們也是響應國家號召嘛,自由婚姻,不合就離,要不是當時懷了幺兒,結婚兩個月的時候我們就要離婚了。”

 宋藥從小聽父母離婚的偉大故事聽到大,也特別自豪的直小腰板:“我爸媽可是我們縣里第一對離婚的!”

 “第一對哦!”

 他一直覺得自己爸媽這麼勇敢,他一定也是全村最勇敢的小孩。

 宋爸得到兒子肯定,更驕傲了。

 他和宋藥媽離婚很簡單,倆人一起長大,青梅竹馬,順理章結了婚,結果一結婚,完了,拉個手都覺得別扭,一流,宋爸把宋藥媽當兄弟,宋藥媽把宋爸當閨,那還個什麼。

 要是兩人是在古代,也只能別別扭扭過下去,這不是生活在新中洲嗎?國家都說可以離婚了,兩個人都不是愿意湊合的,一合計,就決定了離婚。

 剛開始決定離婚的時候村里也不是沒人說小話,但是宋爸一點都不覺得離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尤其是跑去縣里打聽了一下,發現縣里還沒人登記過離婚后,他高興的回去就全村宣傳了一下。

 宣傳語如下:他們這可是響應國家!支持國家婚姻制度!同時勇敢的做第一對離婚的人!以后要是縣里寫縣志,他們作為第一對離婚的人,名字絕對要記下來的。

 本來村里人就一心向國家看,宋爸持續不斷的給他們洗腦,宋藥媽懷了宋藥多久,他就洗腦了多久。

Advertisement

 關鍵是,他自己真心是這麼覺得的,所以洗腦起來特別的順暢。

 等宋藥出生的時候,村里人也開始覺得自家村子里出第一對離婚的人是一件面上有的事了。

 尤其是宋爸得到了村支書的支持(村支書:我們可是堂兄弟,這能不支持嗎),大家更覺得這是他們熱烈響應國家政策了。

 宋爸宋媽去離婚當天,大半個村子的人都來送了(主要也是想看熱鬧),大家熱鬧的像是他們不是去離婚而是去結婚。

 難得有機會吹噓,宋爸繪聲繪的給何君文好好講述了一下自己離婚當天村子里的盛況。

 宋藥在旁邊聽的一臉驕傲,時不時的幫爸爸潤詞一下。

 何君文聽的一愣一愣的。

 “那這和大家支持教育有什麼關系啊?”

 “當然有了。”這次不用宋爸說,來湊熱鬧的四口了:“幺兒媽離婚之后,因為有文化,有初中文憑,當時好多條件好的小伙搶著想和談對象呢。”

 其實剛開始大家也沒覺得讀書有什麼用,但架不住老宋家四宣傳啊,什麼讀書就算是孩也能找到好工作有工資,還能給家里算賬,人相的也好,宋直接放出話,以后宋藥媽就是兒。

 這不都是讀書讀的嗎?

 所以村里一說建學校,大家都可積極了。

 誰不想自家孩子在別人那被高看一眼啊。

Advertisement

 一牽著小孩的家長道:“這次何老師你來了,我就把我閨送來了,我們都決定了,讀到哪,我們家就供到哪。”

 這話放在現在還是很有分量的,何君文慨無比,城里都未必有多這樣開明的供孩讀書的家長,沒想到在這個深山的小山村里,居然能聽到如此言論。

 十分欣,接著就聽對方繼續說:

 “等我閨有文化了,以后結了婚離婚我們也就不擔心了,就是離個十次都沒事。”

 何君文看看對方手里牽著的五六歲小姑娘,再看看旁邊紛紛贊同的家長們,覺得自己的世界觀到了極大的震撼。

 但看看一臉憧憬的家長,還是出一句鼓勵:“這讀書理由……”

 “樸實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