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現代言情 蓮花 終 殊途同歸

《蓮花》終 殊途同歸

1

我遇見慶昭,是在云南大理。那是我生活中的一段低谷,沒有工作,百無聊賴,在朋友所開的小旅館里閑住。每日無所事事,只為打發時。我的朋友學院畢業,曾經在油畫界略有聲名。即使他決定退出江湖,只想在小旅館里維生度日,依舊是我眼里一個有天分的畫者。他在大理已經居多年。

那天,他陪我去集市買蔬菜,突然對我說,我見到一個朋友也在這里。不常過來。我想介紹你們認識。他一向知道我不愿意與陌生人來往,這次主提起,肯定有他的理由。于是我便跟著他走向前去。

我看到一個子,穿著和當地人無異的斜襟盤扣上,洗得發舊的深綠碎花棉布,手制繡花鞋。盤越南髻,戴一只式樣復雜的銀鐲。皮黑,沒有任何化妝。邊倒是非常熱鬧。撐著一把傘,傘下是個模樣乖的男孩,一只金黃大狗蹲在邊。剛剛把一筐蘋果搬到車子的后座,支起在雨中給自己點了一煙。

朋友說,慶昭,今天過來買菜嗎。他的神很尊重。

說,是。的聲音很輕,眼睛看起來鎮定沉著,但笑起來的時候,卻又有一種孩子般的天真。很難當下覺到的真實

這是我從北京來的朋友。下次可以帶來你海東的房子看一看嗎。

可以啊。歡迎。

就這樣打個照面,招呼之后,便上車離開了。

我沒有告訴朋友,我是認識的。曾經是頗有爭議的寫作者,后來卻突然不再寫任何東西,同時從所有的人眼睛和里失蹤。大家都不知道去了哪里,在做什麼。總之在寫作的圈子里,已經完全沒有這個人的存在。這四五年來也沒有任何音訊。對出版商或讀者來說,新書新作家層不不窮,始終前赴后繼波濤洶涌。一個人的失蹤,很容易被忘卻。只是偶然在書店,還有看到的作品集在售賣。現在才知道原來早離開北京。

Advertisement

很久之前,偶然的機會,在北京我曾見過。一個大出版社的年終聚會,邀請一些知名作者和評論家來聚餐。很多人踴躍地聯絡,高談闊論,只有獨坐一隅,如同一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訪客,對邊的喧囂場面和陌生人群,沒有任何隔,卻也毫不存在流的臺階。一言不發,默默地吃飯。周圍的一切,仿佛只是路途風景,但需眼觀耳聞,不需要介其中,也不必放心中。

我料想如果對提起那次聚會,大抵會微微皺起眉來思索,然后直接地說,抱歉,我不記得了。自然不會記得我。也不會記得隨意出現在邊的任何一個人。雖然看起來這樣謙和平易,沒有任何驕矜。但這種骨子里的傲氣,是讓人覺有力的。因為這是一種非常斷然清楚的自知之明。比任何的盛氣凌人都更為劇烈,且帶給人挫折。

朋友在旁邊輕聲說,來得比我早。我曾經還是的讀者。每年清理書架,那幾本舊書還是一直放在上面。

我說,見到自己的偶像現在變一個拖兒帶的家庭主婦,心里又有何想。

他說,很欣的選擇很好。你想,當任何一個人,不管這個人是男是,是快要40歲,還是剛滿15歲,是正在讀高中,還是已經讀完博士,都在看一個年輕子的小說,被誤解誤讀的可能會有多……任何一個寫作者都是寂寞的。

我一直沒有去海東。但是已經打算回去北京。在小旅館里幾乎已度完整個冗長雨季。客廳里經常有一幫日本男人混雜著躺在炕上裹著棉被看乏味至極的足球,悶頭打完一盤接一盤的桌球。半夜了,便走去街頭的燒烤攤買韭菜和帶魚串吃。大理的燒烤又辣又咸。坐在攤子邊的小板凳上,老板娘有時閑閑過來搭幾句話,因為我的寡言也覺得索然。

Advertisement

那日凌晨,在街頭看著雨水漸漸停止,直到變散落的細微雨。天空有一道潔白的云層出現,遠蒼茫山脈也清晰起來,空氣中有蘭花幽香。酒略微喝得多了一點,腳步搖晃不穩,走在回旅館的石板道上。突然覺得該回去了。結束掉流落在落寞小鎮里的生活。

臨行之前,才找到了理由去見慶昭一面。我知道見到的機會不會太多,或者說只會是這樣的一兩面。一個好人或者一個有趣的人出現的時機向來是短暫的。需要往的經常就是一幫無聊之徒。這也是生活的一條規律。我知道我對有留。雖然我完全得不到通道靠近的世界。

那天卻是意外的晴朗。朋友開車送我到海東。走過狹窄的泥石小道,看到海邊的大房子。是鋼筋結構,采用青磚和原木雕花,樣式華麗大方。大門放著石刻的小小佛像。庭院里引起了水流,種著疏朗有致的植,有松柏,茶花,大盆蘭花。架起的玻璃走廊,可以曬太,遠眺大海。客廳整排落地玻璃之外,是波粼粼的大海。海邊巖石旁有大片杜鵑和灌木。野生的仙人掌。古老大樹在風中發出聲響。

最起碼有養了五只以上的貓。國短,英國短,還有貍貓。那些漂亮的大貓安靜地閃現在庭院里,時而趴在下睡覺。我自然是眼目震驚。也許放棄了寫作之后,全部的審和想象力就放在了實際生活之中。

朋友有事先告辭離開。慶昭為我泡茶,是上好的普洱。依舊穿著繡花鞋子和斜襟布衫。說,你喝茶,稍等我一下。我在做的幾串珠項鏈今天剛好有靈,我先去把它們弄完。的姿態自然,與我毫沒有生分。我說,你去吧。我曬曬太就很好。躺在庭院角落里的一個沙發上,溫暖干爽的照耀著頭發和臉,于是我掉了鞋子,側躺上去。約還能聽到水翻的聲音。孩子和貓曾經靠近我,在周圍活。而我心神安定,不知覺睡了過去。

Advertisement

醒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點左右。換了方向。我的上多出來一條羊毯子。男孩子被進了房間讀書。慶昭坐在沙發的另一端,懷里抱著一只貓,看著庭院里繁盛而寂然的花草,在煙。煙的姿勢大方而落寞,輕輕吐出煙圈吸鼻腔,再吞嚨。仿佛不管是坐在小村的庭院里,還是坐在高級餐館里,的神都會一樣地平淡自若。

我說,每天你在這里做些什麼。

早起,伺弄孩子,花園和寵。去集市買菜,做一日三餐,幫助鄰居和社區做些事。手工制作一些首飾,有一批客戶定期來買。不需要靠此謀生,所以只是為興趣做事。

我說,以前你就想過自己會這樣生活嗎。

說,想過。我知道自由和平靜需要先付出代價,所以有好幾年努力工作,從未懈怠。獲得獨立的經濟基礎,便可以遁世。遁世需要做事。兩者調和,才能獲得人生的冠冕。這是一個喜馬拉雅山的圣徒說的話。我一直想離開城市。也不需要任何人記得我。

晚餐是新鮮的蠶豆,洱海的活魚與豆腐燉湯,在房子后院田地里摘下來的蔬菜。米飯清香可口。最后一道甜點是焦糖布丁。慶昭自己在家里教育和照顧孩子。的男人沒有出現。朋友對我說過,他們一直未曾結婚,只是同居。那個男子姓宋。平凡普通,但對護照顧,堅韌不移,甘愿做背后的人。實在是非常難得。

留我住在家里,帶我去看客房。大玻璃窗外是礁石和一棵古老的桂花樹。床上放了電熱毯。說,我有一些東西給你。拿出一只描著牡丹和鸚鵡的漆盒子。打開來,里面一個筆記本,一些書信和字稿。一本1982年版本的《辨證法史》。說,這是我自己保留了很長時間的一些東西。現在我想送給你。我不準備再收著它們。想你可以來讀一讀的。輕輕地笑,人老了,該負擔的東西越越好。

Advertisement

3

我拿出那個筆記本。一本陳舊的白絹面的筆記本。一些繁雜而瑣碎的摘錄。有些是從閱讀過的涉及各種學科的書籍中所得,斷續的不連貫的詩歌及日記,撕下一些圖片或雜志資訊頁面,夾在其中,包括植,食,人像,地方志,設計素材等。偶爾夾雜一些線條質樸的鉛筆素描,刻畫建筑或小的細節。用圓珠筆抄下的潦草小字。我隨意翻了幾頁,看到一段古伯察神父對19世紀的拉薩的描寫摘錄。

我說,你去過拉薩?

說,是。我在一場疾病過后,在那里停留了兩年。認識了一個男子,與他一起去墨。他紀善生。他去看他的朋友。那些書信和字稿是他們的。還有一些照片也在里面。

我說,我知道墨。據說那是一個蓮花藏的圣地,曾吸引很多人徒步漫長道路前往和遷居。

是。那條路途非常艱難。

我翻看那些信件,有些是用鉛筆寫字。與慶昭不同的字跡一律向右邊微微傾斜,使人猜測主人也許是個左撇子,并且沒有學會改手寫字。字里夾雜著一些小漫畫圖。信紙很凌,有發黃的再生紙,有香煙殼背面,有電說明書,有西餐廳推薦菜卡片……那個子仿佛是隨手拿起東西就寫信。

說,這個寫信的河。我沒有見過僅存活在一個男人心之中,或者是他的幻想之中。無從得知。那個男人與我一邊徒步跋涉在峽谷森林之中,一邊檢索他的回憶。我們的旅途結束,他的回憶也被清空。他替我打開一道時間的門。那趟旅行,也許是發生在我上的為數不多的奇跡之一。我一直相信生命是有奇跡的。它們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只分發給心有天真和勇氣的人。

把那本舊書遞給我,說,這是那個男子的留下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要把這些東西給我,慶昭。

你知道,我在這里幾乎已經不接外界的任何人。我和寫字的人沒有往。剛好遇見你。我喜歡你。坦然而溫和地看著我,你很寡言,但是心分明厚實。我喜歡心中藏著一面海水的人。我能夠分辨。

有些人即使在認識數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間總似有一種隔存在,仿佛走在河的兩岸,遙遙相對,不可及。而有些人在出場的一瞬間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認,大腦皮層里存留的記憶,依舊數據分明,沒有差錯。那種近,有著溫暖真實的質。可以剛剛見到,就與之擁抱。心里有悉的言語,待與他訴說,又并不焦灼急迫……即使彼此的路途匯之后也是各有終點。我在拉薩邂逅善生,我與他都是晦向的人。但是我們彼此確認,能夠開始旅途,互相心回憶。這是一種直覺。

你與他還曾見過面嗎。

回到拉薩之后各奔東西。再未曾見到。與某些人的緣分,就像在夜中開的花,不能見到。黎明之前即自行默默凋謝,且將永不再開花。那是屬于月影的緣。

坐在地上的草墊子上,點了一煙。說,我和善生分開之后,決定離開已經住了兩年的拉薩。旅途之后,因為長途跋涉,覺有了生機。減掉重,呼吸清澈。于是獨自坐長途車出青藏公路,抵達格爾木,轉車到敦煌。在那里看了一天的莫高窟。那是河曾經想和善生一起去的地方。一直有想與他一起旅行的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