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玄幻奇幻 百世秘典 第十五章 蝙蝠

《百世秘典》第十五章 蝙蝠

閻羅王居中而坐,怒目而視,喝道:“倪多事,白生,你們兩人可知罪麼?”

倪多事但見周遭黑霧彌漫,氣沉沉,各式兵耀目,殺氣騰騰,料想自己和白生今日今時恐怕就要斃命於此,魂飛魄散,在三界之中,在不復存。將心一橫,喝道:“但不知我和白生何罪之有?願聞其詳。”

閻羅王旁的一個差走將出來,說道:“你們兩人殺滅數十口鬼命,使其再不能歸於六道回,泯滅天道,難道還不是重罪麼?”

白生踏前兩步,雙手一拱,施禮道:“閻羅王明鑒,隻因那十幾個惡鬼覬覦我們手中的寶,想要置我們於死地,我們兩人不得已,這才迫於形勢,將一乾惡鬼殺了,實是出於自保,閻羅王明察。”

閻羅王手撚長須,微微點了點頭,說道:“倪多事,白生,實不相瞞,本王上報請示地藏王菩薩,得地藏王菩薩法旨,擢升你們兩人為幽冥界雙使,倪多事封為太使,白生封為玄使,地藏王菩薩言道:如今間妖孽橫行當道,間法力有限,又兼事務繁忙,不能到間斬除邪魔,特此提拔你們兩人,隻因你們手中的冥炎刀太過霸氣,斬鬼屠魔,皆化為虛無,不留餘地,命你們隻可除妖伏魔,不可傷生人命。”

倪多事和白生聞聽,俱各大喜,本以為小命難保,萬沒料到居然還能得位,雙雙上前,一躬掃地,同聲拜謝道:“多謝閻羅王提拔之恩,我二人定當盡職盡責,不負閻羅王和菩薩所托。”

旁邊轉出秦廣王,向閻羅王說道:“幽冥界職,豈是說封就封的?這兩人何德何能,能當幽冥界二使?”

底下眾鬼卒差早就有所不滿,均想:我們在地府兢兢業業,乾了千八百年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如何這兩人在間走了一遭,竟能得高位?但聽眾兵鬼卒呼喝吶喊,嚷起鬨之聲響一片,俱都表示不服。

Advertisement

閻羅王見此景,沉不決,說道:“這是地藏王菩薩法旨,本王也做不得主。”

王上前一步,說道:“各位君,這兩人在地府傷生鬼命,犯了間鐵律,若是不嚴加懲戒,反倒給予升賞,恐怕難以服眾。”

閻羅王道:“轉王說的有理,不過地藏王菩薩法旨已下,不能違背,依轉王之見,該當如何?”

王笑道:“本王倒是有一個好辦法,既能讓大眾所服,又能謹遵菩薩法旨,隻教咱們十殿閻君都能同意,便可施行。”

楚江王急如烈火,大聲說道:“轉王,有什麼辦法趕說出來,婆婆媽媽的,你不將辦法說出來,我們其他九位閻君如何定奪?”

王哈哈一笑,說道:“咱們隻需將地藏王菩薩賜予的那麵太虛幻鏡拿出來,著倪多事和白生兩人,跳到裡麵,若是能將裡麵的魔蝙蝠消滅,諒咱們地府的一眾兵鬼差,對倪多事和白生兩人升任雙使,也說不出什麼話來了。”

其他九位閻君同眾兵鬼差一聽,登時雅雀無聲,個個的大眼瞪小眼,臉上均出驚恐之,場上靜悄悄的,落針可聞,過了盞茶時分,這才悄聲議論。

閻羅王皺眉頭,說道:“轉王,這魔蝙蝠在人間吸食人,傷了無數條人命,凡是被魔蝙蝠吸過之人,無不變了乾,任由魔蝙蝠控製,若是將倪多事和白生投太虛幻鏡,恐怕……”閻羅王說到這裡,沉不決。

楚江王也道:“閻羅王所言極是,這魔蝙蝠法力高深,修行千年,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刀qiāng不能傷,若不是咱們間十殿閻君一同出馬,又蒙地藏王菩薩賜予太虛幻鏡,費了好大力氣,才將魔蝙蝠收在太虛幻鏡,這倪多事和白生小小年紀,有何本領?送到裡麵,豈不是枉送命?”

Advertisement

閻羅王臉凝重,不住搖頭,說道:“不妥,不妥,就隻怕解開太虛幻境封印,魔蝙蝠復出,那時再想將其鎖太虛幻鏡,難上加難。”

一眾君眾口不一,有的同意閻羅王所說,又有的同意轉王所說,有的說:“魔蝙蝠封在太虛幻鏡,咱們這麼多人盯著,魔蝙蝠再厲害,又怎麼能逃出這麼多人的法眼?”又有人說道:“這倪多事和白生年紀輕輕,送進去還不是被魔蝙蝠吸乾?”

一時之間,眾位君議論紛紛,一片嘈雜。

王見大家討論半天,也拿不定個主意,輕輕的咳嗽一聲,朗聲說道:“眾位君有所不知,倪多事手裡的冥炎刀非比尋常,裡麵蘊有真之力,能斬天下諸般妖魔,這魔蝙蝠雖然厲害,可也不得冥炎刀一擊…”

楚江王沒等轉王說完,口說道:“冥炎刀再厲害,憑兩個臭未乾的臭小子,未必能砍到魔蝙蝠一刀呢。”

四五個君聽了楚江王之言,都點頭稱是,都道單憑一把冥炎刀,可不能將魔蝙蝠消滅。

王見自己說話被打斷,臉不悅之,沉聲說道:“咱們雖將魔蝙蝠封在太虛幻鏡之,可這魔蝙蝠在裡麵靜心修煉,法力日漸加深,咱們若不想辦法將其消滅,他日這魔蝙蝠修行圓滿,沖出太虛幻鏡,到那時患無窮,休說是人間,恐怕連咱們這間都難保太平了。”

眾位君聽了轉王所說,都是臉沉重,各自漠然不語,許多同意閻羅王的,這時卻都紛紛的覺得轉王說的有道理。

最後十位閻君舉手錶決,竟然多半都站在了轉王一邊。

閻羅王忖思片刻,心想:這轉王說的也不無道理,倒不如讓倪多事去太虛幻鏡裡試一試,憑著倪多事手裡的冥炎刀,殺了魔蝙蝠,自是皆大歡喜,解了後顧之憂,若是這兩人被魔蝙蝠殺了,也算是贖了他們殺害十幾條鬼命的重罪,我們十殿閻君都在這盯著,諒那魔蝙蝠也逃不出太虛幻境。

Advertisement

閻羅王想到這裡,當即向倪多事和白生說道:“倪多事,白生,我們十殿閻君說的話,你們可聽明白了麼?”

倪多事點了點頭,心道:他媽的,就知道這使者的兒不是那麼容易當的,這十個老頭子可真他媽的老巨猾,借刀殺人的毒計玩的不錯嘛。

倪多事心知那魔蝙蝠極不好對付,白生,說道:“白老弟,你說咱們該怎麼辦?”

白生苦笑一聲,說道:“倪老兄,你認為咱們還有的選擇麼?事到如今,就算咱們不想拚命,也沒人給咱們這個機會啊。”

倪多事想想也是,右手使勁兒握了握冥炎刀的刀柄,朗聲說道:“各位閻君老爺,趕把你們那塊破鏡子拿出來吧,白老弟發話了,咱們兄弟今日就幫你們除此妖孽。”

倪多事說完,將冥炎刀出,連揮幾下,紅,一炙熱的氣息彌漫開來,倪多事笑道:“不就是一隻大蝙蝠麼?瞧咱們做一隻紅燒大蝙蝠給你們瞧瞧。”

十殿閻王及眾兵鬼卒均想:”這兩人到了那太虛幻鏡,多半是有去無回,能活著出來的希著實渺茫,這兩人竟然視死如歸,小小年紀,竟有如此氣魄,當真難得。”想到這裡,又是佩服,又是同

隻見閻羅王吩咐一聲,將黑白無常到麵前,十殿閻君各從懷中出一把鑰匙,到黑白無常手裡。閻羅王在黑白無常耳邊代了幾句,黑白無常聽的連連點頭,轉快步離去。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黑白無常去而復返,將一麵掌大小的銀鏡子到閻羅王手裡,又將十把鑰匙一一還給十殿閻王。

閻羅王對著那麵銀小鏡念念有詞,鏡中忽的放出七彩芒,奪人眼目,在場的鬼卒眼睛一花,不由的都眼睛,凝目瞧去,但見那麵銀銅鏡被閻羅王拋在半空,一個圓形的口呈現了出來,又過片刻,七去,漸漸的浮現出一座高山來,裡麵青山綠水,瀑布深潭,應有盡有。

Advertisement

閻羅王大喝一聲,說道:“倪多事,白生,還不跳進去,更待何時?”

倪多事和白生見此景,閉上眼睛,雙雙的力一躍,此時兩人修為已是不低,口隨高,跳將進去也是不費吹灰之力。

兩人雙腳著地,睜開眼來,看到自己踏在一片草地之上,前方一座高山聳立雲,一條瀑布從山間雲層中直泄而下,落在山澗當中,轟轟作響,震耳聾。

山上青鬆綠柏,一條山道蜿蜒而上,道旁花團錦簇,幽香撲鼻,倪多事深吸一口氣,贊道:“好香,這個地方景如畫啊。”

白生心中奇怪,問道:“倪老兄,聽十殿閻王口中所說,魔蝙蝠是被囚在太虛幻鏡,為何進到這裡麵,卻是如此一副景?給神仙清修尚且有餘,哪裡像一個囚妖魔的所?”

倪多事環顧四周,除了麵前這座高山外,其它三麵,都是綠的草原,遙遙去,不見邊際。

倪多事笑道:“白老弟說的是,咱們要是找不到魔蝙蝠,不如就住在這山上,反正這裡景秀麗,天天悠閑自得的睡上一大覺,豈不是哉哉?”

白生將手中的鬼頭刀向山道一指,說道:“倪老兄,你就別開玩笑了,外麵多雙眼睛盯著咱們呢,被這麼多雙鬼眼盯著,我可睡不著,咱們還是沿著這山道往上走吧,興許魔蝙蝠就在山頂上。”

倪多事嘆道:“白老弟所說不錯,這四下裡就這麼一條山路,咱們就試著往山上走一走。”

兩人沿著山道,向上而行,那山道初時頗為平緩,越往上走,越是陡峭,兩人走了半天,越來越是費力,過得一會,兩人走到半山腰中,眼前霧氣彌漫,雲霧繚繞,再往上看,山道模模糊糊,除了腳下的一段山道外,上麵的山道被黑雲遮住,再也看不見了。倪多事出冥炎刀,同白生索著往前行,又行多時,路途從陡峭漸漸變的平坦寬闊,好似到了山頂,黑雲也越來越是濃重,手不見五指,倪多事心裡忐忑不安,聽聲辨人,說道:“白老弟,看來咱們已經到了山頂了,山底下的瀑布飛濺之聲,在這裡也聽不見了。”

白生低聲道:“倪老兄,這山頂黑雲彌漫,目不見,你說那魔蝙蝠會不會躲在這黑雲當中?”

倪多事激靈靈打個冷,饒是膽大,看到周邊黑漆漆的一團,若是那個魔蝙蝠突然襲,那可真是兇多吉了。

倪多事手握刀柄,彎腰側耳細聽,周圍靜悄悄的,右手邊似有一條河流流過,傳出一陣陣輕微的流水聲音,倪多事剛想邁步走向河流方向,忽然前麵黑雲中電一閃,將周遭照的一團明亮,雷聲轟鳴,直震的倪多事和白生耳朵嗡嗡作響。

片刻之間,一道道的電如同火蛇舞,隆隆之聲連綿不絕,狂風驟起,雨點夾雜著冰雹隨著狂風飛舞竄,倪多事心神早被震的一片慌,眼睛微睜,眼角餘掃去,但見白生站在自己旁,手中握著的鬼頭刀刀尖,顯是驚的呆了。

雷暴轟鳴,眼看就要將白生和倪多事劈作塵,當此之時,倪多事也不暇細想,忽的將白生猛的推出,隨即縱一躍,“噗通,噗通”兩聲,兩人一前一後落河中。

倪多事方纔在電閃爍中,瞥眼見河麵明鏡一般,緩緩流,本以為這河流很淺,不曾想跳河中後,子直往下沉,河中暗流湧,一巨大的沖力將倪多事和白生推出,兩人不由主,隨著潛流激沖出,隨即往下落去,倪多事強自鎮定,微睜雙目,抖覺眼前一陣明亮,定神一瞧,隻見自己半空,隨著瀑布往下直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