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穿越時空 大藥天香 第28章

《大藥天香》第28章

夜,紫閣裡燈火通明。

唐王、傅友德、歐善以及另幾位閣重臣方離去不久,最後留下的蕭瑯從桌案前的卷宗上擡起眼,看向自過來後,一坐在爐火邊便開始著胳膊打瞌睡的段太醫,命人過去喚醒了他。

段太醫從瞌睡中驚醒,茫然看向前方,聽見宮人說可以給殿下上藥了,哦了一聲,如夢初醒,慌忙站起了,起得太急,腳一時沒站穩,晃了下,幸好邊上宮人一把扶住。

這幾次,爲方便段太醫,蕭瑯都是在這裡上藥,完了後再回王府的。所以宮人對經過已經很悉了。方纔便擡來了藥水桶,伺候蕭瑯泡腳,此刻時辰到了,便喚醒段太醫。

蕭瑯已經上了屏風後特意放置著的一張榻,像在禊賞堂裡那樣半躺半臥了下去,讓段太醫上藥,自己一目十行地閱著剩下的最後幾本奏摺。

段太醫著宮人幫著捲了袖子,用夾子夾住,手心了藥膏熱後,小心地開始推拿。

他的手法,自然也是老道的。當然,和先前董秀替自己上藥時相比……

蕭瑯看了眼老太醫因發力導致青筋畢的枯瘦雙手,收回了目,專心於自己的事。

老太醫年紀大了,難免就話癆,又知道這個魏王殿下素來仁善,手在,也不管魏王殿下有沒有聽,裡便一直在絮絮叨叨,最後就扯到了件今天新發生的一件事上。說:“……那個胡醫,不過會些奇技巧罷了。我今日便在太皇太后跟前舉薦了金藥堂的董秀小郎中。太皇太后將他召進了宮。陳家老爺子前些時候暴盲,就是他給治好的……”

蕭瑯一怔,目停了下來。

段太醫所提到的這個“胡醫”,蕭瑯自然清楚。

Advertisement

這事說來話長。

半個月前,吐蕃使團抵達上京朝賀新君。隨使團同來的,有個高鼻深目棕黑皮的天竺人,因兄弟排行老大,自己便取漢名阿大。這個阿大通醫理,尤其是有一手神奇絕倫的金針撥障。據說他只需一枚金針,便能拔除眼中障翳,讓患者豁然開雲而見白日。連使團裡的一個員都說,此話確實不假。因在出發前,這位阿大便恰施展神技,治好了使團員家中老父的銀障眼疾,因他說想要遊歷中華,這員便將他一併帶了過來。到了上京後,聽說天朝國太也患障,便自告出手醫治。

太皇太后深眼疾困擾,聽到這樣的事,自然心不已。只是份貴重,加上雙目又是五之君,如何敢貿然讓這異域來的阿大手?便命太醫院裡衆醫與這阿大辯議。這阿大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話,口才又好,舌燦蓮花滔滔不絕,把太醫院衆醫駁得無人能夠應對,紛紛敗下陣來。太皇太后尚猶豫之時,阿大讓找個人過來,說可以當場拔除眼障,以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兩天前,便找了一個與太皇太后一樣罹患銀障的老太監來。這阿大當著衆醫的面,以手上一枚金針,刺老太監的雙目,一陣撥弄之後,痕,那老太監竟真的當場便目能視了。一時譁然。太皇太后大喜,下令厚賞阿大,迫不及待要他替自己撥障。阿大便得意洋洋,言下之意,太醫院衆多醫都是飯桶,卻惹了衆怒,昨日全太醫空前團結,摒棄從前的勾心鬥角,齊齊進言到兩位監國王爺跟前,說這阿大不過一次僥倖而已。且看那老太監雙目尚有些腫,預後如何,還不能判定,千萬不能匆忙下決定。蕭瑯與蕭曜也覺太醫們說得有理,昨日便去勸阻了太皇太后。沒想到,今天太皇太后竟將那董秀又召進了宮……

Advertisement

蕭瑯因一天忙碌,並不知。直到此時,才聽說這事,立刻問道:“那個董秀怎麼說?”

段太醫見終於引出了魏王殿下的興趣,神一振。

“董秀極力反對。與那個阿大辯論。太皇太后不曉得該如何辦,暫時讓那個董秀留於宮中,說明日早召齊衆醫,再讓兩位王爺一道過去最後商議。殿下還不知道這消息?”

蕭瑯確實不知道這事。但估計明早,太皇太后便會派人來

段太醫對這個狠狠辱了太醫院的天竺阿大恨得牙,先前與他爭辯時,最後往往被得啞口無言。想起今日那個董秀,口中說出來的一些話,自己雖然聽得不是很明白,但看起來他似乎極是堅持,一時便信心大增,方纔的睏意也不翼而飛,恨不得明早快些到纔好。到時候倘若能擊敗那個阿大,這纔是揚眉吐氣。

蕭瑯出神片刻,一直沉默不語。

~~

次日早朝過後,太皇太后果然派了人來喚蕭瑯與蕭曜,讓他們同去聽那個天竺阿大與金藥堂董秀的辯論。二人知道此事關係到太皇太后的眼目,不敢掉以輕心,放下別事,一齊過去了。

~~

繡春昨夜被留在了宮中,一夜幾乎沒睡,一直在想著那個天竺阿大的所謂“金針撥障法”。

這種治療白障的古法,自然知道。據說最早就是傳自於印度。原理是應用一針,從角緣外的鞏切一細微小口,探針進去,將眼牽拉晶狀的韌帶撥斷,讓渾濁的晶狀落,向下方的玻璃中後,線就能順暢地進,人可以重新看到東西了。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據古籍記載,曾治好了不人的眼疾,被傳爲談。後失傳,直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被一著名眼科醫生索復原後加以改進,用這種方法治好了不人的白障,其中甚至包括一些當時的著名大人。現雖已經被更先進的手手段所取代,但在當時,確實是起了不小的作用。

Advertisement

這個名阿大的印度人,很顯然,他掌握了這種眼科手方法,並非如太醫院的醫們一廂願所認爲的那樣,完全是在招搖撞騙,這從他出手讓老太監恢復明一事就能看出來。但繡春從昨日被召進宮聽說原委後,卻極力反對。原因很簡單,因爲在現有的條件下,想要避免手帶來的染和後癥,可能幾乎爲零。按的猜測,這也是爲什麼這種在古醫籍中曾被一度傳得神乎其神的手方法最後終於失傳的原因——倘若從頭到尾真的那麼神奇,又怎麼會失傳?

現代的白障復明原理,是清除渾濁晶後,按照患者眼部的屈狀態植回人工晶

這種金針撥障法,類似現代白障手的前半部分。在剛施行完畢後,確實有可能使患者復明。但在幾乎沒有任何消毒與抗生素可言的條件下,後更大的可能,還是引發炎癥。即便逃過這一關,接下來,被挑斷後強行推沉玻璃的晶也極可能導致玻璃渾濁,無法固定位置,最後甚至破掉玻璃,引發自免疫反應,致使渾濁的皮質溢出,堵塞房角,從而引發繼發的青眼。

退一萬步講,即便以上的風險都不存在,經此治療後,缺了晶的患者眼睛也將產生大約1900度的遠視。現代的話,還可以佩戴眼鏡矯正。在這裡,何來適合的眼鏡?

正是基於以上緣由,所以繡春極力反對這個印度人對太皇太后施行金針撥障。

這個印度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這種手的可怕後癥。從他治了那個老太監的眼睛後便不停催促太皇太后下決定的舉來判斷,繡春估計他是想博個時間差,在那個老太監因染再度失明之前拔除太皇太后的眼障。復明之後的太皇太后必定會重賞他。倘若僥倖沒有後癥,那便福星高照。倘若因了染再度失明,到時候他也已經遠走高飛了。

Advertisement

繡春對太皇太后這個老太太並沒什麼可言,的失明與否與也無多大幹系。但既然已經被召宮,出於一個醫生的本職天,在明知可能的嚴重後果的前提下,做不到漠然視之。

~~

辯議的場所就設在永壽宮的議事堂裡。太醫院全太醫幾乎都早早到了,同仇敵愾,趁著開始前,紛紛給繡春鼓氣。那隨後,吐蕃使團的幾個員和阿大也來了。阿大翹腳坐在繡春對面,一臉的不屑。繡春只是安靜而坐,等著辯論開始。早朝散後,沒片刻,兩位監國親王便隨了小皇帝蕭桓,一道護了太皇太后過來。宮人早在議事堂前擺放一張屏風,太皇太后與隨後而至的太后、大長公主於後,唐王與魏王便坐在小皇帝下首,了衆人的禮後,便示意開始。

那個蕭瑯一進來,繡春便看到了他。他也正投了目過來,兩人視線短暫匯,繡春立刻便挪開了。蕭瑯亦是閒閒靠於椅背,與邊上的唐王低聲說了幾句。也不知道他說了什麼,雖然並沒刻意去留意那個方向,但繡春還是瞥見那位唐王的目隨後便在自己上停留了片刻,似乎略帶了些驚詫。

阿大早等得不耐,見人都齊了,忙出列,朝著座上的小皇帝、兩位親王和屏風行禮,大聲道:“我從前在天竺時,用這金針撥障法便使無數人復得見明。這回隨了吐蕃使團來到上國,聽說太皇太后亦不幸罹患此疾,故自告願爲太皇太后解除目翳。前日那個太監便是明證,可見我並未誇口。偏偏貴國衆多醫不知出於何種心思,竟齊齊詆譭於我。倘若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及二位親王殿下亦不信我的話,我寧可就此離去,再不會這侮辱。”說罷斜睨了繡春和衆太醫一眼,憤憤而委屈。

唐王蕭曜再次看向繡春,打量了幾眼,終於道:“董秀,今日這場辯論,便是爲你與這天竺神醫特意所設的。你有何話說?”

繡春出列,行至阿大對面,朝二位親王見禮後,轉向阿大,道:“阿大神醫,你的所謂金針撥障,其實並沒什麼玄奧之。我也會。”

說話聲音並不大。這是這話一出來,立刻震驚全場。太醫們面不可置信之,議論紛紛,屏風後的諸人神各異,唐王蕭曜看著繡春,難掩神驚訝。只有蕭瑯仍是那樣靠在椅上,神毫不,只不過微微挑了下眉而已。

“你說你也會?”

終於反應過來的阿大臉難看,卻忍不住呵呵冷笑起來,“你倒是說說,怎麼個會法?”

繡春微微一笑。

“這有何難?金針撥障,分審機、點睛、覆、探驪、擾海、捲簾、圓鏡以及最後完璧八法。進針部位,在風與外毗相半正中,探到翳後,用撥障針將障整個撥下,如重新浮起,需再度撥落,務必使障落到下方,再不浮起爲止。完畢後,緩緩將針一半,稍待片刻,若無誤,再全部出針。我說得對不對?”

說話的時候,全場靜默。那個阿大的眼睛也越睜越大,最後連也張大了,久久無法閉合。立於他對面的太醫們見狀,知道必定是被繡春說中了,頓時喜笑開,大有揚眉吐氣之,紛紛再次低聲議論起來。

“怎……怎麼可能!你怎麼可能知道!”阿大終於回過了神兒,不可置信地嚷了起來,“這是我老師傾其畢生心所創的法門,獨一無二!你怎麼可能知道!”

繡春著他搖了搖頭,聲音驀然轉寒:“我不但知道這金針撥障法是怎麼回事,我還知道你在太皇太后面前撒了謊!”

議事堂裡再度安靜下來,靜得只剩那個阿大的呼吸聲,越來越濁。黧黑的兩個顴骨之上漸漸也泛出了赤,厲聲道:“胡說八道!我撒了什麼謊!”聲音裡卻分明帶了微微的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