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謝府。

 蕭尋初如今頂替謝知秋的份,門甚嚴,不能天黑以后還在外面,所以他將孔明燈給真正的謝知秋后,就先一步回到謝府。

 車夫趕慢趕,總算是在太落山前將他們平安送了回來。

 蕭尋初雖從謝知秋口中聽說了不家的況,但畢竟是第一回真正來。

他不敢在狀況前輕舉妄,所以一到謝府,他立即關門閉屋,盡量不與其他人接

 萬幸謝知秋孤僻不是浪得虛名,蕭尋初這麼做,似乎沒人覺得有什麼問題。

尤其大家都知道今日是去送兩位師父的,多半心不好,更地不去打擾“”。

 唯獨蕭尋初本人,一關上門,就捂住臉,長長舒了口氣。

 今天遇到的怪事實在太多了,他從神都無比疲憊,可是偏偏在這樣的時候,由于心事太多,他連躺下休息都難以做到。

 不過要說對他心神擾最大的,果然還是—— “你與我婚,如何?” 漫天升起的孔明燈下,謝知秋烏黑的眼眸倒映他的影子,目堅毅而坦率。

 想到這里,即使四下無人,蕭尋初仍不又開始臉紅。

 他單手捂,試圖盡快降下這熱度。

 說實話,蕭尋初是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天也比較樂觀,他不會像謝知秋那樣一口氣想到一年以后換不回來怎麼辦、今后一直換不回來怎麼辦。

 相反,他覺得兩人換的原因很可能是那塊黑石,線索已經很清晰明確了,只需要解決問題即可,所以他相信兩人總有一天是可以換回來的,對此并不太擔心。

 比起兩人靈魂轉換,反而是謝知秋的求婚對他影響更大。

 他知道謝知秋之所以會那樣提議,并沒有多余愫,這很可能只是憑借頭腦,想到的最無后顧之憂的策略罷了。

Advertisement

 可蕭尋初卻做不到那樣隔絕世俗,做不到那樣公私分明,他非但難以克制住復雜的,腦子里的畫面還越來越多—— 謝知秋說這話時的神

 謝知秋說這話時的語氣。

 看著他的模樣。

 有些遲疑時的面容。

 在他面前,仍舊是真正的子模樣。

 當過來的時候,那雙安靜而執著的眸子,有著扣人心弦的力量。

 蕭尋初反而好奇,要多麼鐵石心腸的人,面對那樣的謝知秋,還能說出一個“不”字? 他當時出于僅存的理智,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但如今越是回想,他越是到自己正在變一個燒著沸水的茶壺,蒸氣不斷從頭上冒出來。

 哪怕平時還能冷靜思考,現下也不太行了。

 * 知滿過來的時候,從窗口室中,就見自家姐姐呆呆地坐在桌邊,手背輕輕遮著半邊臉,滿面通紅。

 姐姐向來冷淡,素日里連表都很,知滿何曾見過臉紅的樣子? 知滿當場呆住。

 然后,顧不及其他,連忙沖屋中:“姐姐!你發燒了?沒事吧?!” 蕭尋初本走著神,誰料忽然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沖進他房間,不由分說地一把將手上他的額頭,認真比較起溫來。

 小姑娘剛一手,就驚訝道:“不得了,真的比我燙好多!我聽雀兒說姐姐你今日在馬車上暈過去了,特意來看姐姐,沒想到姐姐你居然已經病得這麼嚴重!這得找大夫吧!” 蕭尋初一慌,趕忙避開對方的手。

 電石火之間,他約猜到了這人是誰,但還不敢肯定。

 這時,只見對方一副真要去人的樣子,蕭尋初急忙出言阻攔:“等等,這并不是發燒!” “……?那是什麼?” “這……” 蕭尋初輕咳一聲,敷衍道:“天氣熱,所以普通的臉有點燙罷了。”

Advertisement

 小姑娘狐疑地盯著他。

 趁這個機會,蕭尋初開始觀察對方。

 眼前的小姑娘瘦瘦小小,年紀不大,只能說還是小孩子。

 和年時的謝知秋有兩三分像,氣質則不大相同。

 從對方對謝知秋的稱呼來看,對半就是謝知秋過去常在信中說起的小妹妹謝知滿。

 不過,若真是如此,蕭尋初反倒會驚訝。

 雖時隔多年,但他仍舊記得,謝知秋口中的妹妹,是個有些頑皮、有些機靈、還惹人注意的小孩。

 可眼前這個小姑娘,雖還是個小孩子,但不知為何著打扮相當老氣。

 竟穿了條紫棠子、披著靛青褙子,裳上沒半點花紋,且發上只著木簪。

 這死氣沉沉的裝束,將這個年紀本該有的鮮活氣都住了,讓一個小孩瞧著倒像返老還的老太太。

 二人對視片刻。

 這時,那小妹妹盯著“謝知秋”的臉,好像一下子想起什麼。

 忽然,后退一步。

 小姑娘一驚之后,忙收斂起原本富的表,擺出一副寵辱不驚、不卑不的模樣。

 端端正正地對蕭尋初福了一禮,恭敬道:“抱歉,姐姐,妹妹先前太過著急,所以逾矩了。

正常來說,進屋以后,妹妹應該先向姐姐行禮道安才是。

姐姐,夜安,不知姐姐今日過得可好?” 蕭尋初:“……?” 蕭尋初被搞蒙了。

 為什麼這小孩前一刻還好好的,后一刻突然擺出和服一樣老氣橫秋的樣子? 謝知秋明明說過,和妹妹關系是很親近的。

 可是現在……這關系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一般關系好的姐妹會互相這麼客氣嗎? 蕭尋初搞不清狀況,決定姑且以不變應萬變,既然妹妹行禮,那他也依樣回了一禮,道:“我還不錯,夜安,妹妹。”

Advertisement

 蕭尋初自以為將謝知秋那適當的淡漠拿得恰到好,可誰知一抬頭,卻見那妹妹瞪圓了眼睛詭異地看著他。

 “……?!” 蕭尋初一驚,頓不安—— 怎麼回事?難道是哪里表現得不對勁? 他豈料同一時刻,對面的知滿其實比他更不安—— 好奇怪,今天我這樣姐姐怎麼沒打我,難道還有后招? 二人各懷鬼胎,眼神間來回試探。

 蕭尋初想,可能是他表現得太過于冷漠了。

從以前謝小姐展現出的況來看,對大部分都拒之于千里之外,可唯有這個妹妹,談起時卻時常泄出幾分溫

 或許就算是謝小姐,也不是對所有人都面無表吧。

 這樣一想,蕭尋初調整神態,對那小姑娘淡淡一笑,然后對方的頭。

 誰知他不還好,這樣一,小妹妹瞬間一副被雷劈了的表口而出:“姐姐!你瘋啦?!” 說完這句,知滿忙捂住自己的,想起自己正在培養自己的氣質,忙改口,用文雅的語言又問了一遍:“姐姐,你今日腦子無恙吧?” 蕭尋初:“……” 蕭尋初徹底搞不懂了。

 幸好知滿的話提醒了他,給了他一個借口。

 弄不懂這小姑娘什麼況,還是先拖一拖為好。

 于是蕭尋初只得扶住額頭,假裝虛弱地說:“你今天別和我說太多話,我今日暈過以后一直頭痛,還沒有好。”

 “!怎麼會這麼嚴重!” 這一刻,知滿對他的懷疑當即轉擔心,關心地問:“姐姐你要不要,要不還是大夫來吧?” 蕭尋初松了口氣,遂搖搖頭:“不用,我想先睡一覺試試。”

 “姐姐千萬保重,就算甄學士離開了梁城,也不要過于思慮傷神。”

Advertisement

 知滿擔憂地說。

 問:“不知有什麼是我可以為姐姐做的嗎?” “……不用了,我今晚想靜一靜,早點休息。”

 知滿見姐姐果然滿臉倦容的樣子,知需要歇息,不敢再煩,忙道:“那姐姐,我先回去了!早些安睡,等明日一早,我再來看你。

你若是實在不適,早點人,千萬別撐。”

 蕭尋初點了點頭。

 如此一番,知滿總算乖乖回去了。

 蕭尋初將送走后,忙關門窗,怕再有意外。

 待屋中只剩下他一人,蕭尋初長出一口氣。

 這下,他終于可以靜一靜腦子,仔細整理當下的狀況,還有謝知秋的提議了。

 謝知秋的提議…… 兩人的……婚事…… 想到這里,蕭尋初頭痛之余,又開始臉燙腦熱。

 他鼻梁,長長一嘆。

 * 另一邊。

 臨月山草廬中。

 謝知秋不像蕭尋初那麼健康,一回家就可以活蹦跳。

 一換,就摔傷了頭,然后強撐著一路走到白原書院,又放燈到半夜才回臨月山這個陌生的草廬。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頭上的傷口不負眾地惡化了,再加上可以想見的疲勞過度,謝知秋幾乎一沾枕頭,就開始發燒。

 燒得意識朦朧、糊里糊涂。

 在半夢半醒之間,開始做夢。

 夢到過去有一日,母親將拉到房中,為梳頭。

 溫解語著鏡子,欣地笑道:“兒長大了,不知何時,已如此亭亭玉立了。”

 潔的銅鏡倒映著母兩人的影,們一個年長,一個年,但相貌卻有七分像。

 那回大抵又與父親因為婚事而爭吵,鬧得很不愉快,是母親來做和事佬。

 可以和父親針鋒相對、寸土不讓,可對向來陪著、站在這邊的母親,卻無論如何也無法以生的話語相向。

 想,這或許便是道教所說的以勝剛,上善若水,水利萬而化之。

 母親這般如水的子,就連這樣冷子,亦不覺和下來。

 謝知秋問:“母親也希我與秦皓婚嗎?” 溫解語想了想,輕輕搖頭。

 “我覺得秦皓是個不錯的人選,但你若當真這麼不喜歡,也就算了。”

 溫解語拉過謝知秋的胳膊,讓轉過來。

 角含笑,眼梢溫,兩人明明一般高了,卻將謝知秋當個小孩兒似的,仔細地為自己的兒整理發簪、裳。

 “我原先在閨中的時候,十四歲開始議親,十六歲了婚,二十歲有了你,二十五歲有了滿兒。

如今待在謝家的歲月,已比在娘家還長。”

 “我當年并未想過太多,只知道世上子命數皆是如此。

故而婆踏上門后,我便看中風度翩翩的謝家郎。

再后來,嫁作人婦,便有了你。”

 “我本以為我的兒,子多半與我相似,卻沒料到,你生來便與旁人不同。”

 “你十分聰穎,十分斂,心里想的事很多,卻不愿讓人知道。”

 “你求知若,足智慧心,隨著你讀過的書越來越多,有時候說出的話、看問題的角度,為娘已聽不懂了。”

 “但是,為娘比任何人都盼著你能活得開心。”

 溫解語讓謝知秋坐到椅子上。

 謝知秋平常不喜歡在梳妝打扮上費時間,飾品都是讓丫鬟挑一支了事,十分隨便。

 這會兒,溫解語打開自己做姑娘時的舊箱盒,親手拆下兒頭上的發簪,重新一支一支為試。

 一邊試,一邊繼續道:“我之所以中意秦皓,是因為我看得出來,他為人不錯,且踏實努力,是讀書人,與你談得來,家庭也殷實和善。

你與他相,日后吃的苦最

 “而你父親、你祖母之所以如此著急想你婚,也不是不想順你的心意,只是怕你承不了與世俗軌太遠的代價。

 “這世上人人婚,不是因為婚真有多好,而是因為這是一條最為保守傳統、最為安全的道路。

只要走在這條路上,便與千年來、萬年來的祖先一樣,乃自然天理,一眼得見結果,饒是中間種種波折,也都早有前人試過。

 “而人言如刀,若逆大流而行,難免遭遇流言蜚語。

 “你年紀尚小,不知世道兇險,爹娘都不希離道路太遠,走到我們無法為你引路的地方。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