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 第10章 第十章

《那個注定要位極人臣的女人》第10章 第十章

謝知秋離家這日,妹妹拽著袖哭了很久。

 “姐姐,你為什麼要離家?可不可以不去呀?你什麼時候才能回來?” 妹妹哭得兩眼通紅。

 謝知秋握著妹妹的小手,為干眼淚。

 也不舍得妹妹,但這樣的機會,絕不會再有第二次。

 謝知秋對道:“知滿,你好好留在家中陪著母親,我每月月末都會回家幾日,到時候便教你讀書。”

 知滿見狀,知道自己留不住姐姐,眼神微黯,一寸一寸松開了拽著姐姐裳的手。

 委屈地說:“姐姐,你要早些回來,不要忘了知滿。”

 “好。”

 謝知秋抱了抱,算是道別。

 不久,謝知秋坐上小轎,遠去了。

 知滿見姐姐走遠,愈發憋不住眼淚,噎愈多,嗚嗚落淚。

 這日,謝家祖母也來送孫遠行。

 與兩個孫都不是很親,大孫也就算了,若罵這個大孫,兒子會不高興,可這個二孫,看著總覺得心煩。

 還不停地哭,小姑娘的哭聲聽著刺耳,令人不悅。

 “別哭了!” 祖母站在門前,驟然呵斥。

 聲音不大,可語調卻十分嚴厲,冷淡道:“小姑娘總哭哭啼啼的,像什麼樣子。”

 知滿被祖母這一聲怒喝嚇懵了,怔怔地抬頭,正對上祖母的眼睛。

 祖母年邁干瘦,許是年輕時不太容易,看著比同齡人老邁。

 生著一雙吊眼,藏在層層皺起的眼皮里。

知滿一與對視,便上一冷,只覺得那雙眼眸中藏著萬丈刺骨冰寒。

 祖母好像不大喜歡

 祖母本就鮮面,兩人談甚,如今祖母一開口就是教訓,知滿不免生怯。

 這時,紹嬤嬤得了老夫人的示意,代開口道:“二小姐,大小姐生得漂亮,腦子又好用,是不必人擔心的。

Advertisement

相比之下,二小姐您若總一點小事就哭這樣,日后只怕要嫁不出去了。”

 紹嬤嬤態度客氣,可話里卻夾著三分威嚇之意。

 知滿還小,其實不太懂嫁不嫁得出去是什麼意思,比起嫁出去,更想留在家里,和娘跟姐姐在一起。

 但是從紹嬤嬤的語氣里,約覺察到這似乎是一種嚴重的詛咒和懲罰,所以對方才會拿來恐嚇

 小孩子天生的本能就是會討大人歡心的,因為他們自己沒有生存能力,必須依靠著大人活著。

 祖母的眼神,還有紹嬤嬤的話語,對來說都難言的恐怖。

 知滿不由自主地往后

 溫解語忙將兒掩到后,道:“知滿只是和知秋關系很好罷了,娘何必因此怒。”

 老夫人顯然仍舊不悅。

 “紹嬤嬤說得也不算錯,小姑娘總該比男孩文靜懂事些,天吵吵鬧鬧,日后丟的是謝家的臉。”

 老人淡淡地說,只是再對溫解語說話,也難免帶了點責怪—— “滿兒會如此,多半還是教得不夠。

你平時不能總慣著,也該好好管管。”

 言罷,未給二人眼神,挪開臉,扶著嬤嬤的手,緩緩歸去。

 * “好孩子,以后你就跟我住在這兒。”

 謝知秋抵達白原書院后,甄奕的妻子李雯拉著的手,笑盈盈地招待

 “除了學業,有什麼別的事,也盡可以來找我,反正我沒什麼事做,每天都很閑。”

 謝知秋有些張,恭敬地行禮應下。

 謝知秋之所以能出來求學,打的是向甄奕夫婦學棋的旗號。

 甄奕和李雯夫妻二人都頗有名,雖然謝老爺逢人更說謝知秋是甄奕的弟子,而不太提李雯,但其實真說棋,有造詣的是李雯。

Advertisement

 李雯的祖父當年是圍棋國手,跟在祖父母邊學棋,在與甄奕婚之前,也曾一度因棋顯名,只是婚之后,愈發減了公開與人對弈的次數,聲漸漸不如丈夫。

 謝知秋畢竟是第一次離家,又要由這樣厲害的人來教導,謝知秋生怕自己表現不佳,讓師父們失,難免拘謹。

 然而,李雯卻待格外慈藹。

 據說甄奕與李雯夫妻二人原本也有過一子一兩個孩子,只可惜兩個孩子都未能活到年,一個十歲染了天花,另一個八歲染了風寒高燒不退,皆早早去世了。

 如今謝知秋被送到兩人邊學習,的年紀正與李雯夭折的兒當年一般大,李雯看到這個年紀的孩便覺得難過,可又忍不住對好,沒有尋常師父的嚴格,反而更像對孩子。

 謝知秋恩兩位老師給了難得的機會,自然對他們二人十分敬重,如此一來,亦更得兩人憐

 不過,謝知秋雖然打著學棋的旗號,但實際上并不是來學棋的,這點大家都心知肚明。

 蹭甄奕的名氣這種目的,真講出來并不彩。

 但李雯并未因為自己被當作幌子而生氣,也并未因為大人們的刻意安排而遷怒一個年小孩。

 相反,在親眼見過這孩后,對謝知秋的才能十分欣賞,有意地給留出時間、安排機會,好讓能順利去學堂后面隔著墻聽學。

有時丈夫沒有空,也會幫著提點謝知秋的文章。

 謝知秋平時隨李雯住在舍,不可以去前來求學的男學子們的舍房,但書庫、花園、后山之類公共的區域,只要有丫鬟陪同,都可以走

 年紀還小,還沒到男之防最嚴格的時候,又有甄奕弟子之名,相對來說比別人自由。

Advertisement

 除了與師父一家之外,書院還有幾位先生也攜眷住在書院,人口都不多,但謝知秋也有同齡人可流。

 在書院的生活,謝知秋起初忐忑不安,總擔心做錯什麼事。

 但日子長了,也就逐漸安定下來。

 白日看書,或者去書齋后面聽先生們講習,晚飯后隨李雯師父一同學習棋

 甄奕則隔三差五笑瞇瞇地看寫的文章,提點學業上的困難。

 謝知秋由于先前冒表哥之名寫的文章得到的評價太奇怪,便多長了個心,向溫閑表哥要來許多在鷺林書院能拿到甲等的文章。

 來到白原書院后,立即空讀起來,待讀完十余篇,心里多有了分寸。

 謝知秋發現,那些拿到較高績的文字,大多確有文采,也有自己的思考,但說起主基調,都是遵照書本的圣賢之言、為當今王朝歌功頌德的。

 絕沒有像這樣,真將自己心里想的東西毫無遮掩地寫出來,甚至在質疑權威之言。

 如此一來,謝知秋便明白,原來寫得好不好、真不真尚在其次,最關鍵的地方,是絕不能及上位者的逆鱗,即便真要寫出來,措辭也要委婉才行。

 謝知秋一貫聰明,心里想明白,手上也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從此,再寫作,容就圓了不,必不去的地方。

 有時候比起言辭尖銳的文章,倒不如寫些賞風賞月、觀花觀景的詩詞來得安全,還更容易博得贊賞。

 甄奕先生果然如傳聞中一般,是個樂觀豁達、與人為善的人。

 他白天教書,晚上回來,就看謝知秋與李雯下棋,有時還陪兩人一起下。

 另外,他也喜歡看謝小姐的文章。

 甄奕先生為人寬容,并不會因為謝小姐年紀小、寫的文章缺乏閱歷而批評,反倒十分樂于夸贊—— “噢?這個句子寫得不錯,意境很。”

Advertisement

 “小知秋很不錯,這篇論述,已然寫到了髓。”

 “很好很好,進步很大!不過這個地方,若是再加上一兩段典故,會不會更好呢?” 甄奕不同于原來在謝府中的賈先生。

 甄奕一度功名就,如今已不將功名放在眼里,故教書于他而言,不是謀生手段,而是意趣,故而他應教盡教、隨興所至,也不會因為謝知秋是孩,就對有所敷衍。

 謝知秋勤好學,先生提出來的地方,自會努力思考,力求進。

 兩者相輔相,兼之在書院的其他方便,謝知秋自覺在書院兩個月,學到的比過往兩年還多。

 不過,甄先生有時看了的文章,也會的頭,溫和問道:“小知秋,你覺得文人作文章,是為了什麼呢?” 謝知秋不解其意。

 甄先生微笑,道:“賞風月的辭藻固然好,可于士人而言,將自己的才學為國家所用,方為經世致用之大任。

 “當下科舉考試看重詩詞寫作之比分,不學子為迎合舉業,確有大將力放在鉆研華篇句之上而忽視真正有用之經論之嫌,但于國家而言,一個能理解國事、思維理智變通的員,遠比滿口華而不實詩文的所謂著名詩人有用。

 “我看得出來,知秋兒,你年齡雖小,但中自有壑,為何小小年紀便抑自己,裝作淺薄之狀呢? “若是一味地為了迎合他人而抑自己的心,再罕見的天賦,也終會失了靈。”

 謝知秋一愣,便明白甄先生是看出一直在模仿那些所謂的“甲等文章”,而沒有將自己真正的想法寫出來。

 尊敬甄先生,故也聽從對方的建議,從此看那些風花雪月,反倒多鉆研起《尚書》《律法》之類的書籍來。

 慢慢地,的文風又轉向了實際干練的風格,只是避開易惹來危險的敏

 謝知秋覺到,甄先生并未像平常人家培養兒一般,只讓學陶冶的東西,反而當真將當作一個弟子、當作一個未來有可能為的士人來培養。

 偶爾,謝知秋著窗外的落葉,也會猶豫,子,學習這些東西,將來真的會有用嗎? 會不會像父親理想的安排那樣,專心學些詩文,只當個品味高雅、有些才名的淑會更好? 不過,也有自己的喜好。

 對這個世界有非凡的好奇,絕不只限于風賞月。

于是,一旦真的投到書中去,便無暇再多想了。

 唯有指腹間長久握筆長的繭子越積越厚,讀過的書越來越多。

 * 另一邊,在白原書院的另一側、與謝小姐相隔數堵墻的地方,有一群將來真正可以科考仕的男正在學習。

 “……公會鄭伯于垂,鄭伯以璧假許田。”

 “……君子以督為有無君之心而后于惡……” 一書齋,一群學舉著書搖頭晃腦。

 他們如今正學到《春秋》,古老之言甚為晦,他們也不管口中所念自己懂不懂,反正先生讓讀,他們便必得大聲讀出來,課上還得背。

 在一眾學中,卻有一人將書豎起立在桌上,自己伏案在書后。

 借著書本的遮掩,他非但沒有聽課,反而一手拿刀,一手拿一塊形狀怪異的木頭,雕得專心致志。

 其他學發現了那人的小作,又發現這節課的先生沒發現,紛紛竊笑起來。

 學們一貫對這種捉弄先生的事到有趣,紛紛借書遮掩、口口相傳,一會兒指指那在雕木頭的年,一會兒又指指先生,捂著笑。

 那年渾然不自覺,自顧自雕得投,不久,手中的木塊居然了個模糊的人形。

 課上到中途,忽然有人將宣紙一團,扔過去往那年頭上一砸! “——!” 年被砸中,拿著刻刀,轉過頭來。

 只見這年披散長發,小小年紀竟生了雙風流的桃花眼。

 他皮白皙,五俊俏,一雙眼睛天生帶著春困未醒的倦意,似有些懶散。

 砸他的是坐在他斜對角的一個小學

 那人與旁邊人嬉笑兩聲,因還在上課,他著聲,用氣音喊話:“蕭、尋、初,你、在、干、什、麼?” 被喚作蕭尋初的年懶洋洋的,他見有人問,就拿起手中雕了一半的木頭人,對那學晃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