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平陽公主 26.第 26 章

《平陽公主》26.第 26 章

自那日在府上中暑之后,沈孝消停了一兩天, 沒有再來平公主府上說什麼征糧的事

但也頂多消停了一兩天, 第三日的時候門房又來報,說沈大人又要求見公主。

李述托病不出門, 那幾日崔進之在府上, 便一直是他出去涉。崔進之態度強,說不借就是不借。

轉眼就到了六月初八,這一日是皇后的生辰, 馬虎不得,一大早李述便起床梳妝,出門時崔進之亦剛到影壁。二人沒有什麼多余的話,李述乘車,崔進之縱馬, 一路往宮城行去。

到丹門后下車,宮太監都在這兒候著,周遭不馬車, 都是各個世家的。安樂公主比李述晚到半步, 駙馬楊方小心地扶著下車,卻被安樂不耐煩地甩掉了手。

李述瞧了過去,楊方則略帶赧地對笑了笑。他似是想要走過來打個招呼, 但安樂遠遠地瞪了李述一眼,自己悶頭往后宮方向走去了。

楊方便連忙跟著

崔進之站在李述邊, 帶著幾分不滿, “安樂公主這麼多年了, 怎麼還是這一副驕縱的子。”

安樂公主自小寵,做事隨心所,小時候沒欺負李述。十五歲那年崔進之進宮做伴讀,與后宮諸位皇子公主均來往切。尤其是安樂經常常纏著他,他便是那時候認識李述的。

一個小黃門上前來行禮,帶著他們往中宮方向走。李述道,“再驕縱都有人寵著。”

沒給人說過,一直都很羨慕安樂。

崔進之聞言停了停腳,剛想說什麼,忽聽后有人道,“平公主”李述轉一看,知道是含元殿跑的小黃門。

小黃門長得討喜,笑道,“給公主請安。”

Advertisement

李述微點了點頭,聽小黃門又道,“公主倒有兩個多月沒進宮了,陛下念叨了公主好幾回,今兒個公主好不容易進宮了”

李述聞言,和崔進之對視了一眼,換了一個疑的神。崔進之微皺著眉。

中午就要開宮宴了,到那時陛下不就能見著李述了。非要這會兒召過去分明是有什麼話要私下囑咐。

李述亦想到了,對小黃門笑道,“我也一直惦記著父皇,在千福寺時日日都替父皇抄經祈福。既如此,還請公公帶路。”

看了崔進之一眼,“你先去吧,等我見過父皇再找你。”

崔進之點了點頭,目送走遠了。

李述進含元殿的時候,父皇正在左側明間里看折子,李述屈膝行禮,正元帝從折子里抬起頭來,“這兩個月都去哪兒了把父皇都忘在腦后了。”

聲音雖威嚴,語氣卻帶著笑。像是尋常人家里,父親對子那般,又嚴肅又疼的模樣。

李述聞言笑了笑,帶著些許小兒的姿態,“父皇恕罪。”

走上前去,見正元帝正在批折子,便走到書桌一側,輕起寬袖替他磨墨。

“母親去世整十年,我想著今年該多祈福些時日,因此去千福寺念了兩個月的佛。”

正元帝聽了卻不太贊同的模樣,“你要是想祈福,在大慈恩寺就可以。何必專門跑到城外去。”

李述執墨的手頓了頓,“千福寺清凈,母親喜歡。”

其實也不知道母親喜歡清凈還是熱鬧,從有記憶起就在荒僻的宮殿里,那里安靜極了。們并沒有選擇清凈或者熱鬧的權力。

千福寺是李述自己出錢建造的,佛寺不對外開放,只供著母親一人。大慈恩寺雖佛法盛名,到底是大寺,人太多了,祭奠起來不誠心。

Advertisement

正元帝聞言“嗯”了一聲,不怎麼關心的模樣。

的母親長什麼模樣,他完全不記得了,那個人也許曾經在他腦海里留存過一夜,但很快就消散。

后宮里人很多,人生的子也多,人太多了便不值錢了。不被重視的人像是野草一樣,什麼時候生,什麼時候死,都不會別人的眼。

正元帝繼續看折子,宮殿里一時只剩李述磨墨的聲音。于安靜中各自醞釀著不同的打算。

靜默了一炷香的時間,正元帝忽然放下折子問道,“朕聽說你和戶部的提舉沈孝走得近”

李述手一抖,手里的墨差點濺出去。

什麼和沈孝走得近。還當父皇知道自己召沈孝做面首的私事。

旋即便緩過神來,知道父皇指的不是私事。

沈孝為征糧跑遍了長安城的每一戶朱門,這幾日他一直在自己的府外徘徊。父皇問的是這個。

李述斂神笑道,“兒臣和沈大人沒什麼。就是前幾日他忽然來拜訪兒臣,說是要替戶部征糧。”

“兒臣知道災嚴重,倒是想給沈大人借糧,可父皇知道,駙馬督工永通渠,這幾個月沒拿府上的糧食補永通渠的虧空。兒臣實在是心有余力不足。”

正元帝沉默了片刻,見李述不上道,臉慢慢沉了下去。“雀奴,你知道這旱還要持續多久麼”

他揮了揮手,所有人都退下。

含元殿的大門悄然關閉。

正元帝道,“欽天監的人推算過,旱怕是要持續到八九月份。”

他嘆了一口氣,帶了幾分無奈,“這話朕沒跟誰提起過,今日跟你了底了。”

李述垂著眼,不說話。

正元帝見李述不接話茬,不免皺了皺眉,“雀奴,你說怎麼辦”

Advertisement

李述回道,“往年無論旱澇蝗災,都是戶部出面賑災。今年也不例外。”

回答地避重就輕。

正元帝自然知道戶部賑災,他不是讓李述說這個。他皺了皺眉,還是決定把話挑明了,不然雀奴利,只怕能和他繞一天的彎子。

“你是不知道,你二哥天天跟朕哭窮。朕他纏得煩,昨日剛罵了他一通,朕把他分到戶部去,他反而跟朕哭窮,那其他五部豈不是要死了。可朕一查賬本,才發現戶部的存糧是真的快斷了。怨不得你二哥這幾個月來著急上火。”

李述心想,二哥要是不著急不上火,自己那“以糧代錢”的謀劃不就白出了。

正元帝嘆道,“這里沒外人,朕也不和你繞彎子了。沈孝征糧,是替戶部征糧,也就是為了賑災征糧。可三十萬石糧食的缺口,他捧著朕的詔令卻只征了十萬石,剩下的二十萬石怎麼辦”

“雀奴,”正元帝看著李述,“朕要你主給他借些糧。”

正元帝今日召見李述,不為別的,什麼多日不見甚是想念都是托辭。

他真正想說的只有這一句話。

他道,“你若是都借糧了,旁人也自然要跟風借糧,戶部的問題就算緩解了。”

他見李述沉默地站著,了聲嘆道,“若是有法子,朕也不會讓你借糧。可你在諸位公主中食邑最多,就是借出幾萬石糧都不影響。”

這句話仿佛中了李述的心思,打破了的沉默,忽然道,“父皇,兒臣的食邑和安樂妹妹一樣。”

說話的時候,抬起眼看著正元帝。正元帝才發現,原來有一雙通而尖銳的眼,仿佛能直視人心。他從前都沒有仔細看過。

正元帝遲疑了片刻,解釋道,“你知道安樂,鎮日只知道玩耍,哪里懂這些朝政。”

Advertisement

李述聞言,看了正元帝很久。久到正元帝幾乎都想要避開的目,李述才移開了眼。

微微低著頭,輕笑了一聲。

不是安樂不懂事,只是父皇想保護安樂罷了。

太子在朝中勢力坐大,麾下又有無數的世家大族,各個都著不給借糧。此時誰借了糧,誰就是背叛了太子,就是背叛了那些世家大族。

這般得罪半個朝堂的事,父皇怎麼舍得讓安樂去做。

含元殿的門檻高,進門出門的時候都要小心,稍不注意就會被絆一下。這不,平公主出來的時候就差點被門檻絆倒。一旁守著的劉湊忙扶住了

公主偏過臉,對劉湊輕道了一聲“多謝公公”。

算不上好。劉湊便忍不住多瞧了一兩眼。似是察覺到自己的異狀,平公主笑了笑,將一切緒都掩去,道,“時辰不早,我還要去拜見皇后。”

沿著朱紅長廊走遠,不知是不是錯覺,劉湊覺得向來直的脊背卻有些塌陷。

像是被重擔迫,不知該向哪邊屈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