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平陽公主 22.第 22 章

《平陽公主》22.第 22 章

從永通渠回城,經由明德門,從朱雀大街一路行到底,沈孝的轎子在含門外停下,步行進皇城,回到了戶部。

此時已是下午時分了。

戶部一片忙碌景象。

自關中大旱以來,戶部從上到下都繃了一弦,生怕出現一點錯以至于釀大禍。三月初“以糧代錢”這個政策落到了戶部頭上,更是加重了戶部的負擔。

沈孝剛進了廳堂,還沒坐下,就見二皇子邊的侍從跑了過來,道,“沈大人,二皇子請您過去。”

時間卡的準,簡直就是專門在等他。

忙忙碌碌的聲音靜了片刻,一時數道意味不明的目落在新近的八品提舉上。

二皇子近來十分看重這位寒門出的沈大人。

沈孝只當察覺不到這些目,跟著侍從便出了正廳的門,沿著走廊往后一進院子走去。

為增加政事經驗,年后諸位皇子一般都會掛著各衙門的差事,權算作是名譽指導。許多皇子也純粹是掛名而已,一年到頭都不來署一趟。

但二皇子卻不同,他幾乎是天天來戶部,直接管著戶部的大小事宜。無論能力如何,這份勤政的態度亦是難得。

沈孝跟著侍從過了走廊,進了后一進院子,了正廳,二皇子李炎正在左間窗邊主桌旁坐著看折子。

沈孝進來,先行了個禮,然后直起子。

李炎擱下折子,看了沈孝一眼,笑道,“去永通渠一趟折騰你了。”

Advertisement

聲音十分親切。

沈孝一本正經道,“這是下職責所在。”

他后背一層薄汗未消,但屋里四角都擺著冰盆,他的燥熱也慢慢散了。

沈孝不喜歡那些你來我往的寒暄,浪費時間。他頓了頓,將言辭理順,然后將今早在永通渠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炎。

李炎聽罷冷笑了一聲,“為了我,崔進之可真是下了本了”

他手掌握拳,指節輕敲桌面,一下、兩下、三下,似是陷了思索。

片刻后李炎抬頭,問道,“沈大人,你有何看法”

沈孝道,“從去年夏天起,關中降水便偏,民間收不好,陛下仁慈,去年秋天收稅已收了一,因此戶部余糧一直不多。如今關中大旱,都在向戶部討糧食,戶部更是捉襟見肘。再加上崔侍郎奉命修永通渠,糧食耗費巨大,而且”

沈孝頓了頓,繼續道,“永通渠那頭怕是個無底,永遠都填不滿。”

李炎點了點頭,心想沈孝當真是個通人。自己麾下不過短短數日,就已將太子和他之間的矛盾看得一清二楚。

可不是無底麼,太子手里攥著永通渠這張王牌,就等著把他拖垮呢。

李炎嘆了一口氣,“你說的本王都明白,可崔進之問本王要糧,本王總不能拖著不給。可本王若是給他撥糧,他總有法子消耗糧食。”

這是個兩難境地。

沈孝點了點頭,“殿下說的是,沒有拖著不給糧這個道理。所以戶部給永通渠撥糧,勢在必行。”

Advertisement

李炎盯著沈孝,“可崔進之這麼耗下去,不到三個月,戶部就會被他徹底拖垮。沈大人,你有什麼法子”

不過片刻,二皇子李炎就向沈孝問了兩次“怎麼辦”。

沈孝微微垂著眼,目凝在的青磚上。黑羽般的長

睫遮住了他的眼神,濃郁的目里,盛著孤注一擲的野心。

片刻后,沈孝抬起眼來,一字一句地說,“臣有一個法子征糧。”

李炎目一亮。

沈孝道,“按戶部如今的存糧來算,就算接下來三個月其他各署不來要糧,可也萬萬撐不住永通渠的消耗量。更何況崔侍郎那邊一定會想盡法子問戶部要糧,不把戶部耗空不算完。錢糧一事,無非就是四個字,開源節流。可如今節流是不可能了,各部門都向戶部著手,永通渠那頭更是怠慢不得,那就只剩下開源二字。”

沈孝素日是言辭稀,此刻說起籌劃來卻是條理清楚,不急不慢,顯然他心中已謀算多時了。

“皇親國戚、世家大族,名下的土地田產數之不盡,只要戶部能從他們手中征些糧出來救急就好。太子給皇上下了軍令狀,三個月后一定要修通永通渠。三個月,永通渠工期不順,是戶部的錯;可三個月后,永通渠再修不通,那就是崔侍郎的過錯了。”

只要戶部能撐過這三個月,那二皇子就是撐過了太子的施,還能牢牢將戶部握在手里,與太子依舊是旗鼓相當。

Advertisement

奪嫡之爭,勝負仍未定。

沈孝抬起眼,目堅定地向李炎,慢慢地跪了下來,“下不才,愿替殿下分憂征糧。”

沈孝說罷,李炎仿佛等了許久一般,立刻從書桌后站了起來,極激地繞過書桌,直奔沈孝而來。他連忙扶起沈孝,激地拍了拍他的背,“好本王沒有看錯你”

沈孝順勢站了起來,聽李炎又道,“陜西清吏司的郎中快致仕了,此事做,本王定會推你上去。”

沈孝笑了笑,輕道一句,“臣,定不辱使命。”

戶部陜西清吏司的郎中,這是正五品的職,管的是關中一帶的稅收錢糧,雖不如江浙一帶的清吏司差事,但關中到底是天子腳下,管著天子腳下的稅收錢糧,就是掐住了多豪門世家的命脈。錢不多,但權卻極大。

這將是他應得的,沈孝想。脊背得筆直。

李炎親自將沈孝送出了門,站在正堂檐下目送著他一深青袍沿著回廊越走越遠。

他瞇了瞇眼,忽然笑了笑。

“二哥,這世上哪有絕路,太倉的糧沒法、民間的糧吃空了,可長安城這麼多世家大族,誰的府上沒有糧倉呢”

李炎的腦海中回響著那日在平公主府門前,李述對他說的話。

他閉了閉眼,仿佛看到李述那張冷淡而輕嘲的面孔就在他眼前。

征糧笑話。

大鄴立國百余年,皇親國戚、世家大族在關中盤錯節地扎了,向他們征糧,就是明著割他們的,誰會愿意此舉無疑是和所有的功勛貴族結梁子。

Advertisement

再者,大半以上的世家大族都投靠了太子,小半中立的,也不敢冒著得罪太子的風險給二皇子放糧。

這是個得罪滿朝文武的任務,更是個絕對不可能完的任務。

李炎早都想通了這一點。

從頭到尾,沈孝他不過是一個棄子而已。

李炎利用沈孝,給皇上做出一副勤懇征糧的模樣來,只等三個月時間一到,然后將征糧不利的罪責全都推在沈孝上。

到那時他雖免不了會一層皮,可沈孝卻會替他去死。

要熬過以糧代錢這道坎,必須有人被送上祭壇。

這才是李炎啟用沈孝的真正目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