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古代言情 我早就不喜歡你了,狗皇帝 第4章 回頭

《我早就不喜歡你了,狗皇帝》第4章 回頭

 翌日,日麗風清。

 丹苑圍場里彩旗飄揚,語笑喧闐。

 還沒等擊鞠隊換場,看臺上已經坐了十有七八,多為風姿盡展,香鬢影的年輕小娘子。

 雖說圍場要憑請帖,可上京城里權貴遍地,多如走狗,饒是如此限制,每每都坐了個滿場。

 這還得是與上場者沾親帶故的才弄得到這請帖,尋常地方想買是買不到的。

 所以只聽看臺上‘哥哥、弟弟’、‘表哥、表弟’又或者‘小叔叔’、‘小舅舅’之類的頗多。

 語,好不熱鬧。

 “咦——怎不見盛三姑娘?”有道清脆的聲音在姑娘堆里響起,眾人皆一靜,隨即東張西了起來。

 “是咧,盛則寧今日怎麼來得這麼晚?”

 “不會吧,不會吧,今天五殿下要下場子,居然會不來捧場?”

 大家都不信,紛紛找了起來,一個拉一個問。

 很快場上傳出了各種找盛三姑娘的話。

 有些純好奇,有些則帶著看熱鬧不嫌多,畢竟盛則寧還是頭一回沒有早早出現在擊鞠場,給五殿下助威。

 們問了一圈都沒有找不到人,就湊在一起講起了小道消息。

 有位挽著著泥金散紫花帛的小娘子矜持地搖起小扇,略略提了一家仆在如意寶齋看見過瑭王邊的那位德保公公。

 “德保公公送來一塊玉佩,說是不小心摔碎了,要修復,家仆描述了一下,我聽著像是盛三姑娘之前一擲千金在如意寶齋搶下的那塊青脂玉雕的。”

 “啊,那怎麼會碎了呢?!”

 這聲問得好。

 恰好場下一陣馬蹄聲,擊鞠的兩隊人馬都神抖擻地策馬而出。

 眾看見其中一隊,打頭那位窄袖勁裝,蕭疏軒舉的瑭王殿下,心里都有了數。

Advertisement

 瑭王對盛三姑娘并不熱切,對送的東西自然也不放在心上,弄壞了不說,竟然就隨便送到店里去修復了事。

 “這下有得好看了!”有位心直口快的小娘子當眾就拍起了手,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雖然這位小娘子言行舉止多有些不夠端雅,但是旁邊的小娘子們還是神一振,目炯炯,角都勾起了藏不住的笑意。

 還有什麼比看著上京最飛揚的姑娘吃盡的苦楚,求之不得的熱鬧好瞧?

 “快去瞧瞧,盛家的馬車來了沒有?”

 幾個機靈的奴仆得了自家姑娘的吩咐,都很殷勤地跑去圍場口守著,只盼著能第一時間看見盛家的馬車到來。

 封硯騎在馬上,與對方幾人見了禮,介紹起薛澄。

 幾人沒見過薛澄,但也知道他是個有分量的世子。

 雖然如今圣上重文輕武,可手握大軍的王爺還是足以威懾四方,更何況是他們這些百無一用的‘紈绔子弟’,不了要奉承他幾句,熱地歡迎。

 薛澄有些靦腆,紅著臉與眾人拱手回禮,一點也看不出什麼武人的俗和不堪,這讓上京城里的公子對他更親近了幾分。

 封硯眸從他們這些年輕公子肩頭過,看向不遠的高臺。

 撐著彩綢的看臺上,小娘子們的只言片語隨著風吹了耳,讓他的眉心微皺。

 雖然盛則寧平日是多有些不夠穩重,但也沒得讓人說這個樣子。

 又是與人當街爭執,又是在玉石店里和人搶玉……

 還一擲千金?

 盛家是清流人家,舉家清廉,就連當初三房出事,也沒見著用銀子打點一二。

 盛則寧竟會有那紈绔作派,揮金如土?

 封硯生母并不顯貴,又因得罪過皇帝,在冷宮里待過幾年。

Advertisement

 封硯六七歲時,可以說是過得十分拮據困窘,缺食那都是常事,哪怕后來被皇后收在名下,有了皇后的育,宮人看人下菜,一改以往的冷言冷語將他高高捧起,他也不曾大肆揮霍,就仿佛已經將外的降到了極限。

 沒有那些,他依然可以活,所以也就沒了必要。

 封硯聽盛則寧為買塊玉竟然豪擲千金,臉微沉,他掃視看臺,沒看見那張悉的芙蓉面就垂下眸,收起了視線。

 且等來了再說。

 不但姑娘們在等盛則寧,這一次連封硯也在暗暗等

 可是,盛則寧一直沒有面。

 盛則寧一大早就坐上盛府的馬車,在幾個族妹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中,出了門。

 管不了別人的,也沒想要管。

 竹喜卻不高興,拉著張臉,全繃,要不是家姑娘扯著的腰帶,都想跳下馬車去撕人了。

 “們怎麼能這樣說姑娘您,太過分了,好歹也是同族姐妹,姑娘您沒了面,們就有了嗎?”

 盛則惜表面上唯唯諾諾地離開,回了盛府就拉著自己的姐妹添油加醋,反正盛則寧在五皇子那里的釘子不,也不是單單這一次的,每次們都要笑一笑,全當茶余飯后的一些談資罷了。

 盛則寧手肘撐在綠檀窗架上,指抬著繡石榴花的車帷舉過眉,放眼去,馬車已經走出盛府西巷,從院墻里出的一顆玉蘭樹,花枝繁茂,遮去了日芒,不再刺眼。

 竹喜憤憤不平:“們這般多舌,姑娘就該稟明二爺,讓他為您做主。”

 盛二爺只有盛則寧這一個兒,若不疼,疼誰去?

 竹喜相信只要盛則寧跟盛二爺提一句,族的姐妹就不敢在背地里再說的閑話了!

Advertisement

 “誰讓我就是該說呢?”渾不在意被們說上幾句,越是扎心越讓清醒。

 一場酣醉過后,總會伴隨著頭疼腦熱的病癥,若不是難得厲害,怎麼會記住下一次不要再讓自己喝醉。

 封硯于,就是那種上頭的烈酒,讓燒心燒肺,暈頭轉向,然酒醒之后就剩下難

 盛則寧抿了下,看著馬車前進的方向,忽而道:“不去丹苑圍場,改道去賀家。”

 將在外,君命尚且有所不從。

 更何況麻叔僅是盛府一個小小馬車夫,府里最顯貴的姑娘一聲吩咐,哪敢不從,在巷子口就轉了個方向。

 “姑娘不去看五殿下擊鞠了嗎?”竹喜驚訝。

 盛則寧從袖袋里出了一張描著花草的紙封,那是賀府的邀,“我想起賀府喜得麟兒,正在擺滿月宴,文家姐姐小時候待我極好,我應去看一看的。”

 “小姐不是已經送了厚禮了嗎?”

 因為擊鞠賽是早早訂下了,盛則寧知道沖突了,所以早已備了厚禮派人送給文家大姑娘、賀家的長媳。

 “看多了冷臉,姑娘我想去看看笑臉不嗎?”盛則寧彎一笑,燦若朝霞。

 竹喜見妝容明艷,笑容燦爛,不晃了下神。

 如今可見,家姑娘并不是臨時起意要去賀府的,怕是打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要聽二爺和大夫人的話。

 早該從姑娘專門挑揀那些鮮艷的子、花式新穎的簪子時就發現端倪。

 五殿下不像其他皇子,喜歡穿著亮艷或者明貴的,他穿青、黛、玄偏多,蹀躞帶上也沒有掛太多的東西,僅有一枚青的圓玉,不論玉質和雕工都不算上乘。

 可見就是一個喜簡不喜奢的主。

 盛則寧為投其所好,也拗了自己的喜好,櫥里大半的都是偏雅,頭上帶的也極為簡潔,最多簪幾朵時令的花在鬢發里增添一點

Advertisement

 實話說,盛則寧眼如扁杏,勾外翹,間于杏眼與桃花眼之間,靜時恬靜,則瀲滟,再加上白如脂,似點朱,是海棠醉日的盛,姣麗蠱

 所以那些寡淡秀雅的裝扮與并不合適。

 賀府的長媳,文靜姝正坐在中堂的右上席,娘抱著賀家的長孫正在給各位夫人過眼,眾人都在夸獎孩子長得俊,但是也有些挑剔的說這孩子未免有些瘦弱,不夠敦實。

 “文娘子是不是孕時著孩子了,我跟你說,為了孩子可不得像做姑娘時挑挑揀揀,該吃的都要吃,那些個補品不了,這樣孩子生下來才健康結實啊。”這些已經初現富態了的夫人們拿著經驗一個個說給文靜姝聽,生怕聽不進去,還拉著婆婆一起助陣,聽到賀家大娘子耳中,再看媳婦那產后也瘦條的形與瘦弱的長孫,跟著眉頭鎖,一副計較上的神

 “文氏,你可聽見了,你這做娘的怎麼忍心苦了孩子?瞧我乖乖孫兒就沒吃點好的,天可憐見的!”

 站在文靜姝邊的就要站出來辯駁,卻被文靜姝拉住了。

 主仆低頭聽訓,不曾頂撞。

 這時候門外有個婢來傳話,說文娘子的閨中姐妹都在花廳里翹首以待,大娘子才揮手讓退下。

 文靜姝恭敬地對在座的夫人們行禮告退。

 盛則寧來的不早不晚,花廳里的小娘子們已經三三兩兩聊了起來,看見面,無不驚訝。

 一位相的姑娘迎了上來,圍著轉了三圈,說道:“寧姑娘,你今日竟沒去丹苑圍場,還穿得這樣花枝招展,莫不是轉了了?”

 盛則寧大方地點頭,聲細語:“我大概就是浪子回頭了吧!”

 噗嗤——

 幾聲笑聲傳了出來,又有更多的小娘子圍了過來夸盛則寧上的這條子好看,很襯

 與文家大姑娘好的小娘子脾都不差,雖然見過盛則寧的狼狽事也不會當面嘲笑,至面子上大家都過得去,盛則寧也愿意和們說笑。

 花廳的氛圍高漲,直到文靜姝扶著婢的手走進來。

 眼尖的人一下就看見泛紅的眼眶和微抿的線。

 “文姐姐這是怎麼了?”

 文靜姝聽見旁邊傳出盛則寧的聲音,抬起眼,扯起角笑了一下,“你怎麼來了?不是說要去看擊鞠賽嗎?”

 盛則寧走過來,眼眸微沉,瞥向文娘子邊的婢問:“是誰欺負了姐姐?”

 “還不是大娘子怪我們姑娘孕中吃了補品,乖孫了。”

 “秋桔,不要多。”

 “姑娘,我也沒說錯,大娘子可不就是這個意思,又不是不知道姑娘這胎多折騰人,吃了吐,吐了吃,就沒得消停……”秋桔也紅了眼眶,替自己姑娘委屈極了。

 都說媳婦難當,即便是高門貴嫁了人,也不了婆婆的磋磨。

 更何況是像文靜姝這般高嫁了。

 盛則寧和秋桔扶著文靜姝坐下,旁邊的小娘子們一言我一言,都在替文靜姝鳴不平。

 文靜姝寬們幾句,都在說自己不要,習慣了,又讓婢們端進來果子、點心款待。

 眾人安半天,見緒的確好轉,就不再談論此事,各自就這糕點重拾起之前風花雪月的話題。

 們這些還沒嫁人了小娘子,還沒有這樣的煩惱。

 等們的注意力移走,文靜姝這才認真地看了一眼盛則寧的打扮,問道:“寧妹妹,你是和瑭王殿下吵架了嗎?”

 沒有去丹苑圍場,就是最大的反常,再加上這改頭換面的裝扮,顯然都是逆著瑭王的喜好來,就像是孩子斗氣般。

 盛則寧搖搖頭,“不是。”

 文靜姝剛想緩氣安心,就聽盛則寧繼續道:“我們是鬧掰了。”

 雖然盛二爺對剖析了局勢,要認命,可是盛則寧想到封硯那個子。

 他當真會愿意乖乖配合嗎?

 即便兩家結親了,若是盛家犯事,他也定然不會姑息。

 討好封硯,是盛則寧這十幾年來做過最難的事,而且還失敗了。

 所以盛則寧一心想要離苦海,再不去撞什麼南墻。

 文靜姝長們幾歲,在閨中時就有了盛名,最是知書達理、溫的人,小娘子們有了煩心事就往文家跑,每每都能得到肝的解懷。

 只是沒想到嫁人后,反而過得如此艱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