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現代言情 非你不甜 第6章 第六章

《非你不甜》第6章 第六章

就算謝了繁華,生死無話。你仍是我鏤冰雕朽的一意孤行,齒香的新瓶陳酒。不顯山水,卻在舉手投足間昭然若揭。如同信仰,有多艱險,就有多堅定。

2017年,9月23日。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綠風志愿者活

說來也是奇怪,有些事好像命中注定,又不似刻意安排。

我一直覺得我每天都過的很開心,至在別人眼里看來大概就是這樣。我說不準,也不敢問。

因為我不想知道,我害怕直視自己。

有人說,這孤獨。

曾經我和我的幾個小伙伴建了一個微信群,每天就是聊天。

分分鐘99+的那種。

我們談天說地,聊著各自所謂的未來,想著自己未來會變什麼樣的人。

我們會時常分各自日常生活的瑣事。

會八卦誰的生活。

誰有好看的電影,好聽的歌,都會第一時間分在群里。

那段日子活的很輕松,每天可以睡得很安穩。心中沒有掛念的人,沒有糟糕的往事,沒有要擔憂的未來。

后來我接到了網易云音樂。

我不知道我是因為網易云音樂而上了聽歌,還是因為喜歡聽歌才遇上網易云音樂。

在這之前,我從不知道什麼做孤獨。

很久以后我才明白我聽歌是因為在心頭里我總是一個人生活。

我很想一個人去旅游,看遍這世界繁華。

我很去一個人去吃食。

我很想一個人聽音樂會。

我很想一個人看一場電影。

我有很多的很想,可這始終沒有為現實。

是沒能力,也是沒勇氣。

我那時住的地方,離學校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

于是我只能每天早起,一個人吃早飯,一個人上學,再一個人回家。

Advertisement

不靠譜的專家說過,人的一個行為保留一個月即為習慣,堅持365天便很難再改掉了。

我選擇相信了專家。

后來我便習慣了熬夜。

段日子真是苦難。最害怕的便是看到黑夜。想睡又睡不著,只能苦苦的熬,熬不了的陳年往事只能讓它們繼續發酵。

而喜歡你就像熬夜一般,知道對自己不好,卻怎麼也戒不掉。

我知道人總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養了很多習慣,再不知不覺就著習慣過了很多年。

再后來啊,我覺得熬夜實在無趣。

于是開始通宵,整宿整宿的不睡覺。

我喜歡上了黑夜,習慣看著城市被喚醒,然后再沉沉睡去。

我想我這麼喜歡黑夜,是因為黑夜中我才是我自己。

回憶過去真的是痛苦。

車窗外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停的下著。

“下了快三天了吧。”我自問自答,“是啊。”

是啊,天為什麼會下雨?

那麼人又為什麼會流淚呢?

我旁邊的座位是空的。

別的同學都有說有笑。

大家各自捧著手機,有玩王者榮耀的,有對著屏幕傻笑的,還有個看書的傻子。

很不巧,那個傻子就是我。

車里沒燈,我只能過窗外的亮才看得清字。

這讓我想起了鑿壁。我不是匡衡,我做不到真正的刻苦讀書,我只是不想顯得孤獨。

“同學,你這樣看書對眼睛傷害很大的。”一個溫聲從我后傳來。

突然聽到別人的一聲禮貌式的關心,心里竟也有些許容。

我忙轉過頭去說:“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吶。”

原來是黃大佬,是我們綠風志愿隊的總隊長。坐在旁邊的是夏大哥。

當然夏大哥可并非是真大哥。

Advertisement

我們只是簡單的寒暄了幾句,問了問我的那本書。

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我也會為別人口中的故事。

我只想記錄下在這個年紀發生在我邊的瑣事。

一路上我也到過冷嘲熱諷。

說我堅持不了幾天,或者心,再者說我是“蹭熱度”。

當然更多的還是朋友同學的鼓勵。

給我投推薦票,熬夜幫我做書的封面,追更我的書。

我真的很謝謝你們這麼支持我,我也會努力把這本書寫好。

不管結果如何,要是我能寫完這本書,我會等兩年后畢業之前自費出幾本送給你們。

而像那些無足輕重的小事,無論如何都不能再想起了。

車到站了,我坐在第三排,最后一個下車。

隨行的老師讓我們先去換服吃飯。

上了三樓,床上雜的堆放著一堆子。

我隨便拿了件西服便套上了,即使不合我也懶得換了。

我真的是個懶人,懶得認識新的人,懶得去理一堆糟心的事,連也只想圖個安穩。

草草吃完飯,我們就去做我們的任務了。

就是在古鎮里逛逛。

天還下著小雨,我沒有傘,也和他們不

我很多都不認識,或者說認識的都是集很。只有兩個初中同學。

他們群結隊的,我也不上什麼話。

我便選擇了和阿一路。

其實我更愿意球兒。

聽到后總是會對我飛起一腳。

今天我和為伍,不能失去最后一位戰友。所以我暫時決定不球兒了。

說前面不遠的攤子有賣河豚的。

我很驚訝,說:“河豚?那不是有毒的嘛!”

瞅了我一眼說:“很小的,河豚工藝品啊。”

我半信半疑,說:“我們去前面看看吧。”

Advertisement

古鎮的路是青石板和鵝卵石噗的。看起來年代很久遠,路面坑坑洼洼,低陷的地方都積著水。

路的兩旁是青石磚砌的房子,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派人進行了修繕。

在我看來總覺得怪怪的。

古鎮不是古鎮了。

了那種覺,是什麼,我也說不明白。

“阿,你快看,是小貓!”

在一戶民居的屋檐下的門檻前蜷著一只小貓。

從脖子往下都是白的,背上有一塊黃,黃中夾雜著黑。

我問阿:“為什麼不讓它進去,外面這麼冷,小貓都凍壞了。”

想都沒想回答我,說:“說明是野貓唄。沒人要的。”

“沒人要的。”

聽到這四個字,我的心突然咯噔,就像被貓撓了一下。

想去它,我連忙制止:“你小心點,待會它咬你一口。”

正如我所料,阿手過去的時候,小貓子往后了一下,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阿。“喵喵”的直喚,看得出來,小貓很怕人。

沒心理準備,被嚇到了,趕忙把手收了回來。

我為什麼不去救它?

初二那年,我因為救一只貓,卻被它咬了一口。現在那道一公分長的疤還留在右手食指上。

從那次以后我對貓便有了懼怕心理。

可我還是很喜歡貓,卻不敢再靠近它們。

人們說貓是養不親近的。

我沒養過,但我知道那種覺。

就是我對你的覺,總想靠近你,卻又不敢打擾。

所以我努力地忍著。

其實貓在風雨里只要遇到一點溫暖就會當做家。現在它對人如此懼怕,想必一定被人深深傷害過吧。

所以剪壞過你頭發的理發店你不會再去,吃壞過你肚子的快餐店你也不會再去,但是那個一遍又一遍傷害你的人,你為什麼還要

Advertisement

都懂得道理,你為什麼總是一遍一遍的去實踐它?

我拉著阿走。

其實是我自己想走。

我不想看到小貓寒冷無助的樣子,而我卻什麼也做不了。

我只能在心里默默祝福它能好好活下去。

轉了兩條街,隨行的同學都進了一個房子。

我很清楚的記得上面寫的是“東沙角”。

里面裝修的很致,我想店主應該就是按照這原來的樣子進行修繕的吧。

木質結構的房屋總給人一種親切的歸屬

進門看見的是一個幾平米的歌唱臺。有話筒可以唱歌。

在角落還有一把吉他。

我曾自學過吉他,因為好久沒彈,曲譜也忘了。

我其實一直是一個做什麼事都是三分鐘熱度的人。

有段日子我想學b-box,學了沒多久便扔了。

又發誓要學街舞,想了想又放棄了。

我羨慕那些有一技之長的人。

我也知道,那些功的人的背后是多的艱辛與汗水。

我可我總覺得我做不到像他們一樣,我只適合一個人孤獨。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說過這樣一段話:

孤獨、寂寞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于神、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心世界富的人,對神與靈魂有著執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的人,才可能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于

我總覺得自己很孤獨,可我找不到我所

什麼是孤獨?

一袋瓜子,我一個人嗑完了,一共1854顆,26顆是癟子,混進來9顆帶蟲的,有6顆沒炒開,是連在一起的,有5個瓜子米磕出來又掉地上了,13個不用磕的,就是米,還有4個是苦的,中間喝了7次水。

現在想來當時也是愚蠢至極。

后來才逐漸明白,那些留在生命里的不一定要去刻意堅持。

因為熱,所以堅持。

再往里是幾張方桌,整齊的擺一列。

店主是個寶媽。帶著孩子在電腦上看電影。

這時候黃大佬和夏大哥突發奇想要拍照。

背景是一面墻。

墻上是老板娘用筆一筆一筆寫的東西,我也沒仔細看。

這樣看來,老板娘也一定是個熱生活的人。

夏大哥在擺pose,黃大佬充當攝影師。

我和另一個同學在兩旁高舉著手機給夏大哥打

“哇!拍的好好看啊!”一群生稱贊著們。

哈哈哈,們不知道,其實是因為我打打的好啊。

“我也要拍,我也要拍。”個個爭先恐后的要拍照。

這堵墻似乎也有神奇的魅力,夏大哥,黃大佬,樺姐個個拍的都很好看。

有45度角的,有側臉的,突然想起我同桌的一句話:誰還不是個小仙啊。

后來老板娘將頂燈用作打,也就沒我們什麼事兒了。

我站在一旁看著們。

靠窗有兩個人在下圍棋,窗外雨也漸停,這一切是這麼好。

“記得早先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一個人…”

我正準備和朋友分好的一刻的時候意外發現那個隨行的老師自己一個人坐在吧臺前,們發呆。

好像察覺到我在看,和我快速對視了一眼,便把頭低下玩起了手機。

看年齡,應該比我們大幾歲吧。

我知道肯定想起了當初的自己。

從我們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學生時代這個最的年紀。

哪個生不拍照?

就因為比我們大,卻只能在一旁默默看著。

礙于年齡,說不出:“我也要拍。”這種略顯稚的話。

在我看來這實在過于殘忍。

我想走過去和說幾句,突然意識到我們之間不可越的鴻,便是自以為的

姑娘,你也一定很孤獨吧?

讀高中以來我也見了很多人,發生了很多事,也弄丟過幾個要好的朋友。

我很喜歡一個人,也被別人喜歡過,但是這麼多年過來了,我依舊還是一個人。

后來我才清醒過來,有那麼幾個夢想我曾說要和喜歡的人一起做。

雖然到最后,我一個人實現,當初兩個人的愿

我記得我看過這麼一部電影,男主角問他的老師:“為什麼我們總上那些不在乎我們的人?”

他的老師回答說:“因為我們總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