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玄幻奇幻 歸妹 第 12 章

《歸妹》第 12 章

()程亦風趕赴平崖。雖然不需要從京城帶兵前去,但是畢竟他是代太子親征,所以還是有一支千人的兵隨行。冷千山等都來相送,心裏當然是不得他陣亡——最好途中就摔死。不過程亦風卻無暇和他們口角,即便對自己破罐子破摔,對朝廷和後方的百姓,他卻不能有毫的敷衍。因此晝夜兼程,且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平崖的局勢。居然只用了半個月的功夫就來到了目的地。

經過如此的顛簸,他出現在司馬非面前的時候何止「風塵僕僕」,簡直可以說是「蓬頭垢面」。平崖的將士大多沒有見過這位新任尚書大人,唯對他的各種掌故聽說了不,這時看到的,有的以為逸聞里說的一點兒也不錯,有的則認為傳奇中英雄形象完全被毀滅——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程亦風坐馬車坐得雙腳都麻木了,一瘸一拐地到了司馬非面前,胡見了禮,就道:「怎樣?司馬將軍,河對岸的形……」

司馬非看他那狼狽相,哈哈大笑:「程大人你可真是文武百的表率——你趕路趕得這麼急,莫非是想大家看看什麼鞠躬盡瘁麼?對岸嘛……自然是老樣子。」

老樣子,那就是說還沒打起來了,程亦風鬆了一口氣。司馬非做了個「請」的作,示意他和自己去查看敵。程亦風便顧不得腰酸疼,和他一起登上臨著大青河的城。

與天江四季奔騰怒吼不同,大青河冬、春為枯水季節,河面變得只有夏季一半寬,水位降低,河底的大礁石都微微出了水面,小礁石則參差不齊地矗立在河底,一不留神就能穿船底,是以大青河行船在此兩季為最險。

Advertisement

在這樣的季節,大軍以兵艦渡河無疑是自尋死路。

程亦風盯著對岸的石坪城,距離水邊有很長的一段距離,從這麼遠看過去,只能模糊地辨認出城上的旗幟,一面是「樾」字大旗,另一面是守將的旗幟,看來看去不像是「玉」字。他心裏嘀咕:雖說石坪城上著原本守將的旗子並不奇怪,但是玉旒雲貴為將軍又是皇親,沒道理人在石坪卻不打出旗號來的呀!

才納悶,司馬非已笑道:「程大人,嘿嘿,你這書獃子還有些本事嘛,居然想到用這樣的招式,從背後打了冷千山那幫混帳一人一。實在是高明啊,我也不得不佩服!」說時,拱了拱手。

「將軍不要誤會。」程亦風正道,「程某其實……」其實不是想來和你拉幫結派,不是想幫你剷除異己,不是想幫你在朝廷中爭名奪利……好多話幾乎衝口而出,但又忍住:司馬非是前線唯一個將領,如果和他鬧翻,不知怎麼抵抗樾寇。

司馬非哈哈笑道:「年輕人,你們書獃子的那些脾氣我清楚得很!你們不就是喜歡扮清高麼?你忌諱別人說『朋黨』,那我不說就是。其實大家互利互惠便好——當初我保你,現在你來幫我,但實際也是幫你自己嘛,何必在乎別人怎麼看?不過,你不喜歡,那咱們就不必掛在邊。哈哈,好,說說正事——這份大功勞你打算如何爭來?」

什麼大功勞?程亦風莫名其妙。

司馬非還以為他要賣關子,有點不快,道:「年輕人還是不要三分開染坊。兩軍對陣關係國家存亡,還是大家事先參詳參詳的好。」

「程大人!」這是公孫天忽然也出現在了城上,對司馬飛也一禮,「崔抱月崔俠率領民兵鄉勇,已經等著程大人。」

Advertisement

「崔抱月?」程亦風和司馬非都是一愣。後者瞪著前者道:「前線重地,你把一個人和一群烏合之眾找來做什麼?」

「司馬將軍此言差矣!」公孫天道,「崔俠是太后金口稱讚的巾幗英雄。的民兵也已經訓練了數月——據老朽所知,朝廷有時征了兵,都是來不及訓練就派上戰場去的。那朝廷的兵隊莫非也是烏合之眾?」

司馬非人在邊關,但京城裏的事他也一清二楚。早聽說程亦風鹿鳴山歸來就收了這樣一個門客。原以為是個和程亦風臭味相投的書生,如今看來,倒也厲害。不過司馬非一向看不起讀書人,所以想,公孫天恐怕除了誇誇其談也沒有什麼別的本事,因此毫也不把他放在眼裏。

程亦風則趕將老先生拉到了一邊,輕聲道:「崔俠來幹什麼?」

公孫天笑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然是來幫大人抗擊樾寇的。大人來見了就知。」

程亦風無法,只有隨著公孫天來到城下。只見崔抱月打頭,後面一支民兵隊伍怕有千把人,雖然高矮胖瘦男都有,但是抬頭神抖擻猶勝平崖駐守的軍隊,他不心裏一訝:還以為崔抱月只不過是被冷千山等人利用來鬧事的無知婦人,沒想到還真的練出一支像樣的隊伍來!

「程大人!」崔抱月一改往日對程亦風冷眼鄙視的態度,恭敬地上前一抱拳,接著就遞上一件事來,乃是半隻朱漆木老虎——楚國兵部調兵以這種朱漆老虎為兵符信,每支大部隊都有一隻對應的木老虎,一半在領軍的將領手中,另一半則握在兵部尚書手中,調遣兵隊時,要兩半兵符合二為一才能算是軍令於中央。崔抱月自己拉起了一隊民兵,如今竟然手持兵符,豈不是說朝廷承認他們是兵部所轄的一部分?程亦風接過半邊兵符來看,見斷面上果然刻著「兵部,涼城民兵」的字樣,不詫異:是什麼時候承認他們的?

Advertisement

他超公孫天了一眼,老先生神如常,彷彿早就安吩咐準備好了似的,雙手遞上另半隻朱漆老虎來,程亦風拿去何崔抱月的一拼,合無

崔抱月即「呼」地單膝跪下:「涼城民兵聽候大人差遣。」說時,後面那些民兵們也都齊刷刷地跪了下來。

程亦風在軍中這麼久,還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陣仗,驚得連退兩步,幾乎站立不穩。

一切又是公孫天的安排?他轉頭以眼神詢問。

公孫天從袖中取出一封早已寫好的軍令來,給了崔抱月。因為接的速度極快,程亦風並看不到容,唯注意到結尾蓋著自己的印而已。這是什麼命令?他不能開口問,只有等著崔抱月讀出來。

不料,崔抱月將軍令默念了一回,就有把軍令折好揣回懷中,道:「程大人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說完向民兵們打了個手勢,那些人便「嘩」地整整齊齊站了起來,在的率領下退到城外營地里去了。

程亦風好不奇怪:「公孫先生,你……你給崔抱月什麼任務?我知道我不是個領兵打仗的人才,我也答應這次由你制定作戰計劃。不過,總不能完全把握蒙在鼓裏?我要對他們負責,對太子殿下負責……」

「大人別著急。」公孫天道,「老朽訣不是要把你蒙在鼓裏。只是老朽的計劃十分要,不容半點差錯。玉旈雲狡詐無比,必然在大人軍中和平崖軍中安了細作。所以,我才在軍令上寫明,要崔俠臨行前一個時辰才把任務說給部下聽。這樣,就算玉旈雲的細作打聽了去,也來不及應對了。」

「原來是這樣!」程亦風恍然大悟,但心裏免不了有些不舒服:「我不是不信任先生,只是……算了算了,先生有什麼要我做的?」

Advertisement

「有,當然有。」公孫天道,「這事還非得程大人你來做不可。」邊說邊做了一個「請」的作,引著程亦風來到了專門為兵部尚書預備的書房裏。

老先生親自鋪了紙,磨了墨,掭好筆遞到程亦風的手裏:「這是一封捷報,理應由大人親筆寫給太子殿下。」

「捷報?」程亦風丈二和尚不著頭腦,「都還沒有鋒,怎麼就寫捷報了?」

公孫天笑了笑:「今夜就會告捷,現在當然要寫好,省得半夜三更起來點燈寫,多冷!來,老朽口述草稿,大人潤,如何?」用的是徵詢的口吻,但本就沒有給程亦風拒絕的機會,連再提問的機會也不給,他已瑯瑯道:「吾皇天威,震懾宇。臣程亦風謹奏,樾寇賊首玉旒雲,外強中乾,虛張聲勢。臣悉其石坪防勢為虛,乃使將崔氏率民兵鄉勇搶渡大青河,一舉將其攻佔。我軍出師大捷,此楚樾之戰必大獲全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啪嗒」程亦風的筆掉在了地上:「先生……你……你俠帶著那些民兵渡河攻打石坪?那……那石坪可是越國的重鎮……玉旈雲親自駐防在彼……怎麼可以民兵鄉勇去和他們?」

「大人不要驚慌。」公孫天幫他拾起筆來,「你沒聽老朽方才說的話嗎?石坪防勢為虛。崔俠和民兵們過去,是乘虛而,哪裏是呢?」

「防勢為虛?」程亦風瞪大了眼睛,「怎麼可能?我軍駐紮了幾萬大軍在此,玉旈雲竟然在對岸設虛防?……這絕不可能!」

公孫天笑了笑:「為什麼絕不可能呢?」

就不怕我們攻過河去麼?」程亦風道,「就不怕我幾萬大軍一夜渡河,拿下石坪,然後長驅直?」

「大人會嗎?」公孫天著這個激的書生,「大人不了解玉旈雲,但是玉旈雲顯然太了解大人了——大人名之戰乃是空城計,和第一次鋒又是落荒而逃。知道大人只要能夠保住楚國疆土不失,楚國士兵安全,就心滿意足了。所以曉得,大人絕對不會指揮大軍主進攻樾國的。」

程亦風愣了片刻:果然!如果是他自己全權指揮,只會在此固守,絕不會進攻。「可是……如果玉旈雲在石坪設的是虛防,那麼人在哪裏?的主力在哪裏?」

的主力……」公孫天看向一邊掛著的地圖。程亦風也順著他的目看了過去——大青河就像一條寬窄不一的帶子被夾在兩岸的山脈之間,楚樾兩國的要塞堡壘隔河相對——玉旈雲在哪一座堡壘中呢?

公孫天枯瘦的手指在地圖上移,從河上游緩緩指向中游,最後若有所思地停在了飛龍峽。

正如公孫天所料,玉旈雲的確在飛龍峽。這是大青河中游第一險,兩壁是禿禿的懸崖,數十丈高,中間河水飛流直下,白浪滔滔——貨船行到附近都擇港靠岸,將貨卸下,由陸路運過這一段去,再裝到下游的船上繼續運輸,人若在這裏失足,那更是神仙也難救。

然而,山崖對面就是鹿鳴山的白鹿峰,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楚國雄關遠平城就在其側。

站在峭壁的邊緣,把險關踏在腳下,玉旈雲中有難以言喻的豪:「飛龍峽嘛,自然就是要飛過去了。」

邊的石夢泉沒有搭腔,只是沉靜地站著,監督工兵營的士兵來往忙碌——玉旈雲所謂的「飛」就是修築棧橋。早已將大青河的地形研究了數百回,才選定了飛龍峽這河面最窄的地方,又從民間徵召了許多工匠加工兵營——這些人在西域魔鬼沙漠之地的石山中開鑿窟,在匕首一般險峻的懸崖上雕刻佛像,本事十分了得。石夢泉看他們手持長繩,一端拴有鐵鈎,掄起來朝對岸一拋,不偏不倚就鈎在了一株奇松之上。一個匠人拉了拉繩子,確信鈎牢了,就以手腳勾在繩上,三兩下攀到了對岸。他站穩了,將繩索在樹上捆死結,朝這邊招招手,一個纏鐵索的同伴就依樣攀過對岸去。接著,第三個同伴揣著鐵錐,背著榔頭也攀了過去,幾人合力,也不知使的什麼巧勁,沒多大工夫,就把鐵索固定在了巖石之中。三人攀繩而回,照樣釘好第二條鐵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