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芒果小說 玄幻奇幻 吸血鬼——全書 古代的恐懼

《吸血鬼——全書》古代的恐懼

關于“吸鬼”

古代的恐懼

“吸鬼”總是使人聯想起這樣的景象:東歐凋荒的古堡;穿著黑披風,神憂郁、面蒼白的貴族;獠牙咬斷了的脖頸;這些邪惡的靈最終被十字架趕走。這些已經了各種關于吸鬼的小說、電影和電視節目的主要素材。可是真實況遠非如此,因為實際上吸鬼比這些描述的要復雜得多。

在古代,吸鬼是和死亡觀念聯系在一起的。那時的人們好奇人死后的形,但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還不能從一個綜合的角度來看待來生。只有數幾種文化認為人死后會得到報償或懲罰——這正是系統化的宗教的一個特點。因此,多數古代人只知道人死后一定是去了什麼地方。這就產生了其他問題:人死后去了哪里?它們知道它們曾經生活過的世界正在發生的事嗎?它們能介其中嗎?它們和活著的人是什麼關系?來世是什麼樣的?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各不相同。

Advertisement

比如,古希伯來人認為,死去的人去了地下的西奧(Sheol,意為“墳墓”),那是一個冷的地方,到是河流湖泊,永遠霧靄彌漫。死者的靈魂在那里漫無目的地游,它們對自己的家人和子孫的事并不關心,它們不知道世正在發生的事。古埃及人認為間和世很相似,人在世的權力和地位在間會繼續存在。所以當奴隸主死亡時,奴隸們便立即被殺掉,以便他們在間繼續服侍主人。人死時不會帶任何東西到間——甚至連它們是否會記得世的生活都值得懷疑。維京人認為,來世是一個做瓦爾哈拉(Valhalla,意為“英雄的大殿”)的大殿,它無限延,容納所有的靈魂。只有戰死或者手里握劍死去的人才能進瓦爾哈拉大殿,在這永恒的來世里,死去的人聚在一起,表演各種武藝,模仿打仗,縱飲酒狂歡,那里是武士的樂園。至于那些老死、病死或者死時手里沒有握劍的人會怎樣就不得而知了。在瓦爾哈拉大殿的靈魂沉溺于狂歡作樂,當然不會去了解世的事

Advertisement

另一方面,古凱爾特人認為,存在一個做來世(Otherworld)的地方,那里是死人、靈和各種超自然的世界。人們對它的描述五花八門:有的把它描述一個風景如畫的麗所在,啟迪詩人的靈;有的說它荒涼沉;也有的說它是無邊的虛空。在那里,死者可以看到世。實際上,傳統的凱爾特觀點認為死者可以不時地返回到世,介到日常生活中。返回到世的不是一個飄忽輕巧的靈魂,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和死者生前一樣漂亮。它們由于各種原因返回世。有時僅僅是為了一下曾經的生活——食、溫暖、舒適以及和它們所的人在一起。人們認為死人和活人一樣,也有種種需要和。死人返回世也可能出于其他原因:警告或勸誡別人,完尚未做完的事,有時則是為了復仇。

但這些靈魂什麼時候返回世?雖然理論上講,隨時都可以,而且人們相信一些靈魂確實如此。但是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它們只在特定的時間才返回世:即星象吉利的時候。比如,在凱爾特時代的西歐,死人的靈魂主要在一年的兩個晚上返回世:五月前夜(MayEve,4月30日)和薩溫節前夜(Samhain,10月31日)。這兩天正是季節替的日子:春季過渡到夏季,秋季過渡到冬季。雖然人們現在把萬圣節(10月31日)作為最主要的鬼節,但是在日耳曼和斯堪的納維亞國家,4月30日曾作為復活夜,在這一天,死人的靈魂主宰世界。在這幾個特別的時間,兩界的“遮隔”變得很弱。正午和午夜時分,這層遮隔幾乎消失,死人的靈魂就能返回世。我們都很悉午夜時出現鬼魂的說法,實際上正午也是一個重要時刻。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都相信鬼魂和邪惡的力量在正午時最強大。

Advertisement

死人返回世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提醒那些活著的人,死去的人仍然能夠看見他們,監視著他們的行為。有時候鬼魂充當了道德裁判的角。它指點后輩改正自己的言行,或者讓他們更友善地對待別人。狄更斯《圣誕頌歌》里斯克魯奇的故事就有這種信仰的因素。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